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州“四字要诀”着力推动国土绿化提速增效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4-22    

黄南新闻网讯 近年来,黄南州坚持“全面增绿、突出重点”原则,把国土绿化、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近两年,全州共完成人工造林13.43万亩、封山育林9.3万亩、森林经营32.31万亩。

注重统筹谋划,在“谋”字上下足功夫。紧紧围绕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把国土绿化作为扭转生态恶化严峻局面、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推动绿色崛起。一是结合州情,摸清造林绿化区域和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区分不同功能区、不同地域性质,编制国土绿化规划及方案设计,科学配置植物种类,统筹推进城镇、乡村、河流、田间绿化,细化分配绿化指标,以规划的约束保障国土绿化空间。二是以开创浅山干旱地区造林为先例,全面带动造林绿化。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尖扎段台地绿化和隆务河流域两岸一级山脉以内荒山造林绿化,建成以黄河尖扎段和隆务河两岸为主的两条绿色长廊。在同仁县以隆务镇为中心向南北逐年延伸,使隆务河两岸荒山全部披上绿装;在尖扎县以马克唐镇为中心,左右辐射,压茬推进,使尖扎荒山全部变为绿色,实现与黄河库区交相辉映的青山绿水美景。三是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挂帅、亲自抓,严格落实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以验收结果标准进行奖惩,进一步激发造林绿化工作的积极性,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

注重质量标准,在“质”字上下足功夫。按照打造亮点,提升品位思路,突出“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行”原则,高标准设计,高标准造林。一是把管好用好技术人才作为造林成果的基本保障,造林前详细调查土壤、气候、苗木种类、地理状况等,作出立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评价,按照最优方案及时安排技术人员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方案及造林技术操作规程,精心挑选技术骨干深入到造林现场,现场监督指导工作。二是按照“整地不合格不供苗,供苗不达标不栽植,栽植不规范不收工,浇水不彻底不罢休”的原则,保证造林质量和效果。摒弃以往绿化中小苗造林的惯常做法,在苗木选择上科学合理调剂苗木,优先选用油松、青海云杉、山杏等良种壮苗和乡土树种,加强苗木疫病和虫害检疫,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在苗木栽植上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浇水”,坑不合格不回填,苗木不合格不下地,栽植不合格不验收,成活率达不到标准不计算完成面积。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单位、施工单位包管责任制,实行全程跟踪式管理,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并广泛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知识,提高新造林区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确保造林成果,全州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

注重凝心聚力,在“聚”字上下足功夫。坚持全盘规划,水电路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原则,激发国土绿化新动能,解决“种树不见绿,造林不见林”老大难问题。一是坚持义务植树的法定性、群众性、公益性,提高适龄公民尽责率,落实属地责任,不断拓宽义务植树渠道、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义务植树活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创造了“领导带头、干部主动、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每年完成义务植树95万株,参与人数17.8万人次以上,尽责率95%以上,干部群众共建绿化家园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争取公益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时统筹考虑绿化建设,推动绿化行业化、职业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以中央和省级投入资金为主、地方配套自筹为辅,鼓励支持企业、团体、个人以合资、合作、入股方式,吸引更多外资、民营资本参与国土绿化事业,动员社会力量以义务捐款、义务植树等办法,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三是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国土绿化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植树造林,群众观念从不让植树转变为抢着植树,各林场主要职能从“重管护”转变为“造管并重”,为推进国土绿化提速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生态惠民,在“惠”字上下足功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农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一是在黄河、隆务河谷地着力打造特色生态种植业开发基地,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培育壮大生态产业,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财富。全州建立苗木专业合作社63个,个体育苗面积4154亩,年产苗木100万余株,林木育苗和育苗产值达613.92万元,每年造林优先考虑使用合作社苗木,实现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双赢。相继在同仁县大力发展黄果经济林,在尖扎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建成黄果林生产基地近万亩、核桃基地1.46万亩,解决群众产业选择难问题,引导群众在参与国土绿化中脱贫致富。二是以“创绿色家园”为切入点,建“高原美丽乡村”为结合点,把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积极因素充分运作到经济发展规划中,不断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生态意识,通过村庄公共绿地建设、干道绿化和庭院绿化,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相继完成村庄、寺院、校园绿化99个,如今的农户家园,已形成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民和谐共处的新景象,实现了“人居美、田园美、环境美”的目标。三是拓展功能、增强效益,把国土绿化融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将造林绿化工程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采取当地群众参与造林、管护等工作,群众劳务输出收入达2000多万元,落实生态管护员岗位1578个,管护工资达3400多万元。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