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州以乡村振兴助推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来源:黄南州配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发布时间:2019-08-09    

黄南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抓实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十大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落实产业兴旺要求,在培育特色经济上下功夫。依托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坚决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为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奠定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了强劲动力。坚持以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培育壮大有机畜产品、中藏药材、唐卡、堆绣、石刻等绿色产业,黄南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被列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西域胜境、神韵黄南”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8万人,以唐卡、堆绣、石刻、木雕、泥塑、民间歌舞等为代表的热贡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南部两县纳入全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县,雪多牦牛、欧拉羊成功纳入国家畜禽遗种资源保护名录,泽库县牦牛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有机畜牧业和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48家,注册资金18.8亿元。在省内外开设农畜产品直销店126家,实现产值3.58亿元。探索出了一条以优美乡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黄南做法”,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百乡千村绿色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落实生态宜居要求,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坚持生态为本,厚植绿色屏障,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自觉行动。坚持“生态立州”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三江源二期、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有效治理了草原沙化、退化问题,退化草原治理率达12.3%,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67.5%。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19.32%,2018年完成造林绿化7.01万亩,创历史之最。全面落实河长制,境内水源地水质、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2个、乡镇7个、村14个,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21个,实施厕所革命16732(今年的8601座正在建设中)座,全州城乡人居环境条件不断得到优化。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全州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4%和81.5%,城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4%。划定完成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禁养区、限养区,全方位持续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和美化家园活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扎实推进,231个村启动实施“三清一改”行动,有力提升了人居环境整治能力。加强全社会环保理念普及教育,着力增强了各族群众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全州上下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了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贡献的思想认识,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黄南的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云更白。

三、落实乡风文明要求,在建设幸福家园上下功夫。坚持生活为要,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不断探索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建成高原美丽乡村20个,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14项,改造城镇棚户区1900户、农牧民危旧房5640户,实施农村公路项目87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4个村,惠及3.9万多人。尖扎县德吉村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德吉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扎毛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农村人居环境基本保障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推动农牧区学前教育、异地办学和职业教育,从长远谋划,做基础工作,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着眼于农村牧区薄弱环节,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投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新建改建标准化卫生室83个,一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体育场馆陆续建成,全民健身、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全面开展,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更加坚定。

四、落实治理有效要求,在夯实执政根基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党建+”行动,着力构建大党建格局,坚决做到了藏区稳定靠党建保障、经济发展靠党建促进、藏区治理靠党建破题、脱贫攻坚靠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纳入全州乡村振兴战略,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截止去年底,全州154个村“破零”,占261个行政村的59%,105个行政村建立村级光伏电站,贫困村年均增收约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达11个。创新实施“抓乡促村筑根基,三级共创示范县”工程和构建“一核三治”村级治理体系2个党建项目,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乡镇“六化建设”和全面落实村级组织“六个基本”,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加快构建党组织为核心,村级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扎实推进藏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创建活动,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和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基本建成,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群众,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农牧区家家户户主动张贴领袖画像,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人心思进,反对分裂渗透、维护社会稳定。

五、落实生活富裕要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下功夫。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建成民族特色产业扶贫车间78家;实施生态扶贫,落实生态公益性岗位近7000个,月工资1800元;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范围,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15年免费教育政策惠及所有贫困家庭;7376户28171人实施易地搬迁,集中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州105个贫困村实现光伏产业为主、其它副业补充的稳定增收。文化旅游业、有机畜牧业、特色农业规模效益提高,扶贫带动力增强。通过全面实施“1+8+10”扶贫系统工程,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4.34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0.84万人,年均减贫1.3万人以上,减贫规模前所未有;贫困村由105个减少到26个,贫困发生率从20.68%下降到4.17%,降低16.51个百分点;2016年河南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创造了黄南扶贫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