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州突出“六个坚持”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8-22    

黄南新闻网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黄南州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进“一优两高”“三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六个坚持”,着力破解制约瓶颈,精心开辟发展路径,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坚持规划引领,提升“121”空间发展战略。立足黄南实际,结合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纲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找准黄南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定位,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黄南州城乡建设“121”发展思路,形成《黄南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在原有城镇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邀请省内外专家、规划策划专家参与指导等方式,围绕全省“一群两区多点”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按照“三定四融”的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新时代黄南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城镇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开发强度和特色特质,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等级和区域分布,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快形成州县乡(镇)“三维一体”的规划体系和制度体系,努力做到城镇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边界适中、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管理有序,让城镇的“成长坐标”更加丰满、更具张力、更有品质。

坚持生态打底,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带。以现代化交通线网贯通四县城区和“两河两路”沿线地带,重塑黄南州域城镇体系及布局,聚力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业、生态有机畜牧业、中藏医药业、文化旅游业、度假观光业等绿色产业,协同跨省域资源,建设“西宁-海东都市圈”向南通甘连川、服务辐射的绿色产业发展带。黄河坡谷地重点加大粮食、蔬菜、水果等种植业为主,特色畜牧产品、小杂粮、干鲜果等流通业为辅的高原生态现代农业,与沿黄特色旅游带相互促进、相伴而生,形成高品质特色农业带、城镇带。隆务河谷发挥现代光伏棚菜、棚果的地缘优势,沿河沿路与麦秀、泽曲、优干宁、赛尔龙贯通,构建黄南州现代农牧业的延伸带、精新农品流通业的承接带。

坚持补齐短板,提升城镇建设品质。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完善配套、适度超前”和“先地上、后地下”的原则,持续加大“两河两路(黄河、隆务河和西成高铁、张汶高速)”沿线地带交通、给排水、能源、通信、信息化和农村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力度,狠抓民生工程建设,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关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及各乡村基础设施网络化、一体化建设,切实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撑能力。强化防灾设施建设,提升抵御气象、地震、火灾、水患等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培育美丽城镇、特色小城镇,有效承载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深化细化高原农牧区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优先回应民生关切、确实解决农牧区公共服务中的潜在问题和顽疾,如:牧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南部城镇密集区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问题;城镇商品与农牧产品流通缺乏载体;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载体功能不达标的问题等。完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本养老等重点领域的体系建设,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产业融合,强化城镇支撑能力。绿色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在支撑全州的新型城镇化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近期,在重点、试点城镇,鼓励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牧业与旅游、商贸流通业、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在“两区”覆盖的重点乡镇、特色乡镇,支持龙头企业、农牧业合作社创新农牧业新型业态,构建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倡导“耕牧田原、居商城镇”,向着“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特色新型城镇化迈进。

坚持科学管理,积极培育特色引领。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能推开”的工作要求,探索黄南新型城镇化模式、道路和特色。安排四县相关城镇及保安、多哇、坎布拉、宁木特镇等8-10个重点乡镇为第一批试点城镇,在建立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重点探索突破。试点乡镇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组织和改革创新,确保2023年底起完成各项试点任务,及时总结推广。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