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在线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农牧产业

来源:黄南州政务在线     发布时间:2018-08-20    

近年来,同仁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牢牢抓住国家支持“三农”发展、中央支持青海省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青海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一区三带三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打造示范园区工程,推动农牧业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助推农牧民增收。同仁县以“三区三核心”和“减麦、优经、扩蔬、增饲”思路,围绕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乐业增收,稳步推进全县农牧业的发展。今年来,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1.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4万亩,油料作物2.1万亩,其他作物2.9万亩。同时,向贫困村倾斜,培育和发展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项目,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全县轮歇地、撂荒地的合理利用,在加吾、牙浪、曲库乎等乡镇种植中藏药材1570亩。特别是将发展黄果梨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在格拉滩、羊直沟、尕沙日、尕队、加毛、牙浪等地种植黄果3016亩。通过以项目主推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步伐。

落实惠农政策,保障精准脱贫。一是落实公益性草原管护员岗位。在各乡镇认真在精准识别贫困户档案中筛选公益性草原生态管护员1160名,总补助资金达2505.6万元。二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面积403.72万亩,年奖补总资金为2069.284万元,涉及11389户牧户54777人。三是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今年下达补贴面积为8.66万亩,每亩补贴100元,总补贴资金866.84万元。全县10个乡(镇)农户享受补贴。以及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政策等。通过落实一系列的惠农强农政策,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发展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牧业的稳步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规范试点运行。稳步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建设。今年,多哇交隆务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试点社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全州草地生态畜牧业“拉格日”模式推广三年行动方案,在扎毛卡苏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面推广普及“拉格日”模式。并认真贯彻落实全州“三区”建设新思路,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全省生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高原之宝企业投产的有利时机,引导和鼓励农牧民发展奶牛产业。通过建设奶源基地,中心奶站,提标升级奶牛和犏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促进我县奶牛产业的发展和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加快科技推广,助推成果转化。围绕“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宣传、推广、培训工作,以同仁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载体,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快速通道,打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强化科技服务力量,扩大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范围,继续在全县1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开展牦牛“一年一胎”和藏羊“两年三胎”,现已取得成效,试验母畜受胎率达85%以上,产羔率在89%以上。2015年度获得青海省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推广成果奖。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托管代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了土地草场的流转经营形式,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和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

强化项目建设,推动打赢脱贫攻坚。近几年,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农资金、中央资金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扶持力度,以项目建设促发展。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光伏温棚扶贫产业园通过国开行贷款6000万元投入到园区,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00户,每户每年补助3000元,共计120万元,补助年限为12年;保安镇政府引导双处、全都2个贫困村村级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入股到园区,每村每年分红25万元。落实公益性草原管护员岗位,达到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2018年下达各类农牧业项目资金5673.28万元,主要用于草原奖补、耕地地力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等。通过项目资金扶持,达到以点带面,促进了农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农牧业建设中对涉及土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部门间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举全县之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协调解决相关建设难题,推动全县农牧业持续发展的步伐。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