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青海东部门户:何以循“新”而动,再创新高?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10     作者:宋翠茹

4月的河湟谷地,春暖花开,水清如洗。从民和高速收费站下来,东行19公里左右,来到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工业园,耳畔时不时传来机器轰鸣声,目光所及之处工作人员正有序工作。园区内,绿色低碳制造企业干劲十足,共同描绘出别样的“春日风景”。

近年来,民和工业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强化制造业项目攻坚,加快“强筋壮骨”,不断铸就发展“强引擎”,投产见效传喜讯。2023年,园区培育中小企业30家,创历史新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在海东市各县级园区排名第一,在海东市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中获评“绩效优秀工业园”。

未来,园区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突破,再创新高?跟随记者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去探访民和工业园循“新”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与脉动。

科技赋能 树立行业新标杆

“依托园区优势,积极引进培育高新企业是民和县项目投资、工业发展的底气所在、动力所在。” 民和工业园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韩生军的话语铿锵有力。

——发展,含“新”量更足。记者来到青海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精镁车间,在行业摸爬滚打10余年的公司总经理李健向记者介绍了正在调试自主研发并建设的“年产2.5万吨高品质氧化镁生产线”。

据介绍,项目启用行业全新、独有技术,借鉴其它行业自动化程度更高、更智能的先进装备,以科技创新领跑国内外氧化镁的生产制造,受到国内外下游企业的青睐。

近年来,国内外制备氧化镁生产工艺主要为矿石煅烧法和海水/卤水提纯法,矿石煅烧法氧化镁纯度最高仅有98.5%,已无法完全满足我国冶金等高端制造产业需求。如此,青海濮耐瞄准客户需求,解决行业痛点。

“为满足镁盐、醋酸纤维、玻璃、电工等行业的客户指标要求,急需提高和稳定氧化镁产品的质量,抢占在全国镁盐市场占有率。通过这一自主研发项目,可以制备出99%高纯度的氧化镁,产品成品率更高,工艺更稳定,且生产过程低能耗,还可以消耗原生产线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降低碳排放,是一种绿色、节能、稳定、高效且成本低的高纯度氧化镁制备方式。通过这条生产线可以助推企业实现销售百亿的战略目标。”李健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在民和县充分展现。

民和工业园坚持生态优先,坚决把好生态环境保护第一道“关口”,推动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导园区硅铁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努力营造了园区舒、畅、美、安的生态环境。

——转型,含“绿”量更足。传统制造企业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和理念,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共享青海绿色发展的红利。在青海天健硅业有限公司,节能改造一直是进行时。

“控尘做得好不好,你们在厂区走一走就知道了。”公司负责人倪金贵笑着说。行走在厂区,没有刺耳的噪音,没有飞舞的烟尘,处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等到了六七月份,厂里到处都是鲜花。那边的矿热炉循环水池还养了金鱼呢!”倪金贵说。

提升产业“含绿量”,发展更有“含金量”。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企业将高质量硅铁作为主要产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并投资增加相应设备,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投资1000万在矿热炉上装备2套中、低压补偿等节能降耗设备,投运后年实际节电810万度电,折标煤2673吨;投资600万元,完成24台大功率电机节能变频技术改造,年节电638.9万度电,折标煤2108吨。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探索硅铁行业洁净之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年投入营收的10%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努力优化生产结构、加工布局,全力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倪金贵说。

我们看到,包括青海濮耐、青海天健硅业在内,一批高端制造领域的高精尖企业已扎根民和,正引领当地制造业不断迈向全面绿色创新发展。

双招双引 夯实产业“压舱石”

产业集聚,百花齐放春满园。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互为耦合,共进共退。当谈到园区产业发展时,韩生军表示,民和工业园近三年来加大力度抓招商促转型,持续走上了以强链、延链、补链为发展方向的产业之路。2023年,工业园招商引资签约资金21.38亿元,创历史新高。

走进青海玖墨公司纸箱包装厂生产车间,这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在各自岗位有序忙碌着,一台台机器持续不断地运转着。“每天,我们产出的不同规格的纸箱有10万多个,只要纸箱的长和宽在设备的生产范围内,我们都能接单!”公司负责人徐晓波说。

这是一家包装装潢彩色印刷的专业生产厂,拥有先进的印刷设备、制版设备及印后处理设备,填补了当地行业的空白。据徐晓波介绍,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过硬的品质,企业产品远销甘肃、宁夏、西藏等地,市场销售额逐月上升。今年以来,企业销售额已超200万元。

徐晓波介绍,在园区牵线搭桥下,公司正与青海燕龙包装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作进一步交流对接,以确定项目合作方向和内容细节。

积聚优势企业,夯实产业基础。近年来,民和工业园巩固已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品牌孵化,提升园区产业链竞争优势。如今,已汇聚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5家。

在青海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车间,三条生产线上装炉、送电、冷却、出炉、包装等各道工序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部分产品整装待发。

“我们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已报实用性专利6项,批复2项。2023年,公司的三款产品入选青海省清洁能源遴选产品目录,实现年产值1亿元。目前,企业按订单生产,实现了产销两旺。” 公司总经理张全龙说。

据介绍,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龙头,致力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碳素制品制造,非金属矿制造、加工、销售业务,可实现年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3万吨。先进的工艺技术,优良的工艺装备,以及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2022年,企业被评为全国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优秀供应商。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和青海生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年产10万吨规模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基地,力争产值再上新台阶。”张全龙满怀信心地说。

如今,一批又一批领先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持续落地,民和县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

优化环境 打造服务“金名片”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强磁场”、地方的“金名片”。深谙这一道理的民和县,亮出真情牌、服务牌、诚信牌,从项目包联“有专人”、 为企服务“零距离”,到互助互销“有温度”……各级各部门的一次次走访,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兑现的各类帮扶资金、及时到位的贷款,让企业从项目签约到项目开工真正实现“零跑腿”。

青海卓达投资4亿元年产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从2022年6月动工建设到2023年4月运行投产,仅用了10个月时间。项目投产后,企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福感慨地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民和工业园的责任担当,企业要依托工业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为民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民营企业家成为主角。会议给出的明确信号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此,民和县有着“比以往更高程度的重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共有民营企业3478户,占全县企业的92.4%,积极培育规上工业、限上商贸业、规上服务业等“四上”民营企业74家,占全县“四上”企业的87%。

民和县不断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服务绿卡管理模式,做到了项目管理有台账、项目服务有专员、项目绿卡有通道、项目审批有提速、生活服务有便利。

2023年,会同省、市金融部门及17家金融机构召开三次政银企座谈会,达成意向融资2.62亿元,发放贷款6200万元,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8117万元,民营企业税收贡献率达43.2%。

结合助企暖企“春风行动”, 31名县级领导带头包联62家企业,325名助企联络员帮扶441家企业,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稳定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民和工业园坚持服务理念,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制定为企服务十项措施,实行干部一对一包联企业(项目)服务制度,紧紧围绕企业反映最突出、经营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分类施策,逐项突破,着力提效能、优环境、抓对接、优服务,全力为企业发展赋能,推动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按照“一区+三园+N基地”产业总体布局,深挖资源潜力,提升规范化、绿色化水平;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园区化、集约化水平;引进先进技术,提升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园区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民和工业园产业集群所蕴含的磅礴动力已成为民和县工业增长的主要引擎,为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着坚实保障。

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无论是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亦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我们看到,民和县处处充盈着活力与潜力,正向“高”、向“新”处着墨,构筑着生机盎然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