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同仁县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树立标准理念和规范意识,把握基层党建特点和规律,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五度”工作法,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覆盖力、保障力、亲和力、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锤炼“硬度”,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始终将“一盘棋”组织理念贯穿始终,不断锤炼党建工作“硬度”。保障到位。县委常委会4次专题推动“抓乡促村”党建项目,把责任传导到位、把力量统筹起来,先后整合400余万元用于年度党建项目点建设,并将基本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党建项目高位推进。力量到位。实行乡镇组织委员专职化管理,层层选派137名党建指导员,着力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力量薄弱难题;建立80支400余人党员志愿队伍,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能力到位。组织全县12个乡镇党委书记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镇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推进全县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组织120余名村“两委”班子赴互助、泽库观摩,拓宽脱贫发展思路;全面盘活党建资源,推进党建带群建、党员带群众,实现党的建设与群团组织纵向联动、横向互动。
拓展“广度”,提高党组织覆盖力。注重软件提升,分类推进,实现全县党建大提升。在乡镇党组织,重抓35%“六化”建设指标,设置“三办一室两中心”配置机制,细化网格化管理,做到有效衔接、职责清晰、权责对等,内部设置逐步科学、工作运行更加规范,党建工作日益精细;在村社党组织。重抓28个村“六个基本”建设指标,各类组织健全并能及时调整配优、制度全面上墙并能有效运行、阵地普遍维护并能发挥作用,基本队伍更加过硬、基本活动有声有色,基本保障逐步落实;在机关党组织。先后撤销党组5个、成立6个,更名2个,实现组织体系健全,组织设置优化,隶属关系清晰;完善机关党群设置和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发挥机关党群共建、服务群众作用;在“两新”党组织。打造3个商圈党建服务中心、1个党建示范群(包括10个党建示范点),在城区积极推进党建联盟,统筹机关党员资源和社区服务需求,引领服务居民。开展小区党建试点,打通社区到小区、党员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改善“精度”,提高党组织保障力。以新时代广阔舞台锤炼党员干部、发挥组织功能,凝心聚力、具象工作“精度”。抓实主题教育。聚焦主线,制定学习“课程表”,举办轮训班,开展“1+3+N”“万场党课到基层”活动,深入走访调研,推进“10+1”专项整治,开展农牧区“十个一”和“十项举措”,组织乡镇党政正职、村(社区)“两委”外出“取经”,完成“规定动作”,深化“自选动作”。发放学习资料4000余份,整理高质量调研报告76份,检视整改“清单化”管理。精准专项整顿。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制定“三张清单”,实行“五必到六必问两必建”工作法,执行“四个一”等工作机制,推动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整顿。2019年,共调整5名党支部书记、2名村委会主任,不断优化班子力量,高质量完成整治工作。抓实乡村振兴。强化“三农”人才建设,在村级后备干部选才、育才、管才上下功夫,储存后备干部636名,提前为2021年村级换届做好筹备;高质量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破零”和中央扶持资金落实举措,超前完成三年任务指标。目前,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4个,10万元至50万元14个。
增加“温度”,提高党组织亲和力。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表彰先进。利用“七一”建党节之际,拨付3.85万元奖金,集中表彰1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2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激励优秀干部创业干事。激活余热。开展各领域老党员、困难党员及老干部400余人慰问工作,发放慰问金53.35万元,为720名25年以上党龄老党员、61名卸任村干部、46名企业下岗失业工人、困难党员发放82.1万元补助资金,切实让老党员感受到党组织“家的温暖”,进一步激励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余热余温。助力扶贫。重点培养、优先提拔扶贫干部,年内提拔7名在扶贫干部任职科级岗位,让广大扶贫干部体会到组织的鼓励;足额落实11.69万元扶贫干部意外伤害保险,大力开展单位回访、关爱承诺等后勤保障,选派优秀干部分批外出疗养和观摩学习,全面激发工作热情。
深化“亮度”,提高党组织影响力。坚持推进“差异化”创新、“体系化”发展的构建理念,提升“互联网党建”速度。推出党员服务管理平台“同仁先锋”,实行“支部进网、党员联户”,唤醒“僵尸支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建立72个村级党员微信群,使“小微信群”成为党员教育的微课堂、党务村务的微广播、便民服务的微站点。“在虫草采挖山上、项目实施工地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集中开展“阵地飘党旗、党员亮身份”“一名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始终让党旗飘扬在基层一线。开展千名党员“挂牌亮户”争先锋工作,全县2556户农牧民党员家庭统一挂牌,亮明身份、自觉担责、接受监督,形成了“组织推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