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脱贫攻坚“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补短板、补什么、怎么补”等问题开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良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工作着力点。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战怎么打?脱贫质量怎么样?黄南州同仁县通过抓好“补针点睛”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色。提高站位,认真解决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发力,认真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补针点睛”专项行动方案》,结合实际细化6个方面103项《“补针点睛”排查责任清单》,各乡镇和县直行业部门强化双向沟通、对标查摆短板。已列入项目建设方面32项699.96万元。列入行业部门争取落实项目19项1572万元。将与基层干部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相关的179项项目(涉及村内亮化、绿化、道路提标升级、广场建设等)由发改部门组织牵头组织列入“十四五”规划中长期予以解决,确保“补在短板处、点在要害上”。瞄准方向,打好脱贫攻坚产业“组合拳”,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续航能力。加快发展青稞、牦牛藏羊、黄果、中藏药产业,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扶贫路径。年内种植黄果梨2000余亩、黑青稞4000亩、中药材10000亩。加强对旅游扶贫、光伏扶贫产业的管理,推进县级扶贫产业园提档升级。投资300万元建设东干木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以黄果和花卉种植、热贡民俗民风体验作为重要突破口和抓手,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形成“赏黄果花、体民俗风、品农家饭、领热贡情”的整体乡村发展定位。引进中藏药材精深加工、汽车维修及培训等6家企业进驻产业园,扶贫产业基础更加坚实。投资300余万元购置设备,开展药材清洗、切片等粗加工;投资726万元(天津援建175万元),实施中药饮品深加工。投资400余万元,购置汽修设备并挂牌“贫困人口汽修培训中心”,大力推动贫困劳动力参与汽修培训和务工。村集体产业和户产业发展持续发展壮大,户产业涉及养殖、经商、运输、购置商铺、文化产业、建筑、种植、资产收益8个大类,到户产业项目总投资8116.48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82人。改善民生,提升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让全面小康支撑更牢。按照“补在弱处、点在短处、干在实处”的要求,安排资金2272万元,计划对全县人饮、电力、住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进行巩固提升,全面消除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短板。实施涉及保安、多哇镇等10个乡镇23个村“补针点睛”人饮维修工程。对扎毛乡卡苏乎、保安镇双处、加吾乡加吾岗村等3个村的通村道路或村内主干道进行维修巩固。曲库乎乡多哇村、扎毛乡、黄乃亥乡日秀玛村、牙浪乡娘洛村等电力项目,力争7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发展目标。精准摸排,全面掌握资产现状,确保扶贫资产发挥长期效益。从扶贫、财政、审计专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逐项落实扶贫资产登记汇总,进一步明确界定扶贫资产范围与类型、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分配权、监督管护等。坚持投入与监管并重的原则,针对扶贫车间、产业园、村集体产业、金融扶贫等7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认真清理盘点资产台账,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收益分配方案,确保资产底数清晰、产权归属明晰、运行管理规范、扶贫效益明显,切实防范扶贫资产闲置、资产流失等现象发生。转移重心,巩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后续扶持产业等配套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制定《同仁县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发卫生保洁、治安巡逻、道路维护、山林(草场)防护、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公益性岗位311人,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劳动增收。投资330万元新建易地搬迁后续文化扶贫车间两间,吸纳培训易地搬迁户600人。同时,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安全饮水、生活用电、道路设施、广播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排查,各安置点内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生活功能设施和环境卫生设备已全面到户、全面覆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