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上班,午休时来到干净卫生的食堂就餐,晚饭后可以在图书室阅览,或者可以在健身房锻炼,回到宿舍可以和家人视频连线,时不时在微信上晒一晒自己工作生活的新环境,点赞评论满满都是幸福留下的痕迹。黄南州同仁县瓜什则乡90后乡镇女干部李祥吉在谈到乡镇工作生活时说道。
黄南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全州70%的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部分乡镇服务对象高度分散、服务半径大。时常由于乡镇的食宿、通讯、办公条件等基层设施普遍滞后,工作繁杂不规范,导致年轻干部在岗不上心,干部扎根和奉献基层的意识淡化,乡镇“留人难”“能走就走”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乡上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乡镇干部安下心、静下心,一身投入到基层工作是黄南州从未放弃思索和不断探索的实践案例。近年来,黄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推进乡镇“八有”工程和深入实施“抓乡促村筑根基三级共创示范县”工程,旨在从乡镇干部最关切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做实拴心留人的事,使乡镇干部真正留得了人、安得了心、干得了事。
安居,让乡镇干部乐业
乡镇机关生活设施简陋,文化生活单调,是造成乡镇干部生活不安心、工作不上心、走读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尖扎县措周乡一名基层干部说道:“刚到乡上工作时,不仅办公楼破旧,还得和同事挤住在小小的单间里,通常下村走访回来很晚,条件艰苦,于是在县上租房住,时常都是工作还没干完,一天的时间却都花费在每天早晚的路上了。”
类似问题在那时是普遍的也是常见的。2014年底,省委作出加强“三基”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来,黄南州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工作短板,首次明确提出推进乡镇“八有工程”建设。所谓“八有”是指:乡镇党校、图书阅览室、周转房、食堂、庭院绿化、网络、健身场所、卫生厕所。2015年,州委在进一步调研考察,多次征求乡镇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对基本内容、实施标准、方法步骤、建设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推进。
尖扎县昂拉乡位于黄河岸边,实施乡镇“八有”工程后的乡政府分为办公区、生活区、休闲区,按照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设计,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5层20套干部周转房,房间配备了空调、电视、衣柜、床、被褥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干部可拎包入住。2套4间淋浴室采用两台80L电热水器进行集中供水,每周二、周五下午开放。该乡还投资11余万元,配备了乡党校的桌椅、投影仪及办公电脑等基础设施设备,可供50人同时培训学习。
乡人大主席加华说道:“以前别说党校,连个会议室都没有,组织干部们集中学习非常不方便。有了党校和会议室,可以将各村的党员干部们召集到乡上集中学习,有效强化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规范,让乡镇工作高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是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主战场,乡镇干部是落实党各项政策的具体实践者。近年来,黄南州乡镇软硬件条件得到全面提升,2019年,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为契机,结合州情实际,提出实施“抓乡促村筑根基三级共创示范工程”,以推进乡镇“六化”建设为抓手,即内部设置科学化、工作运行规范化、为民服务高效化、日常管理信息化、党建工作精细化、干部考评精准化。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并举、加强队伍建设与提升服务水平并重,进一步攻克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夯实基层基础,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2017年参加工作的祁珍是河南县托叶玛乡的一名普通干部,她说道:“我的老家在海南共和,周末回一趟家得6个小时,一般我也很少回家,乡镇现在办公条件好,给大家通上了互联网,下班后随时可以跟家里人视频聊天,我也很安心在这里工作,即便一两个月不回家,家里人也是放心的。”
“八有工程”、“抓乡促村”工程的实施,受益的不仅是党员干部,更多的是基层群众。
近年来,泽库县西卜沙乡结合“抓乡促村筑根基三级共创示范县”项目化党建,实行“三办一室两中心一所”内设机构,科学明确了7个科室的分工,做到有效衔接、职责清晰、权责对等,西卜沙乡红旗村华多说道:“以前我到乡上办理临时救助手续时,不知道去哪个办公室,现在只要到‘两中心’去就能实现一站式服务,比以前方便多了,乡上干部的态度也好很多。”
乡党委组织委员索南说:“现在科室分工清晰明确,一目了然。老百姓不管是找人还是办事更简单也更快速了,群众夸我们说,现在的干部要么在村里,要么在乡上,办事很方便。”
泽库县麦秀镇党委书记公保才让说道,“近年来,黄南州不断重视和加大基层投入力度,系列政策不断向基层一线倾向,麦秀镇作为率先在全州实施“八有工程”的乡镇,亲眼见证了乡镇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抓乡促村’项目化党建的实施,乡镇干部的软硬件条件不断进档升级,麦秀镇再也不是曾经让干部们‘最难心’的地方,留人难、难留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环境,让乡镇生活舒心
“没房住、吃不好、卫生差、难安心”是过去基层干部在乡镇工作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黄南州河南蒙古自治县宁木特镇距县城31.6公里,海拔3450米,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一直是镇上“最头疼”的事情。一提起吃饭,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那时候,镇上没有食堂,有的干部在宿舍里做饭,有的就去外面的小餐馆里凑合吃”。在实施“八有工程”中,宁木特镇专门投资61.66万元新建乡镇食堂,镇上的干部职工连连叫好,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干部职工兴奋地说:“现在食堂的饭菜每周都不一样,专门请的大师傅,每天下班之后能按点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又干净又卫生,大家吃得舒心、住得舒心,没有了后顾之忧,干工作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副镇长马乃吉说:“让乡镇干部享受像县城干部一样的办公生活条件,下村工作回来时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菜,能洗上热水澡、住供暖房,不在为冰冷的房屋而寒心。”
“八有工程”实施前,同仁县扎毛乡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差,虽然离县城只有21公里,但通乡公路崎岖难行,干部回趟家需要三五人租车而行,多数情况下干部只能值守在乡上,有没有周末一个样。近年来,相继建成了60平方米的食堂、10平方米的浴室以及办事大厅、图书阅览室、健身房,还新建了170平方米的周转房,每个宿舍内统一供暖、配备电视、电脑,通了网络。干部们衣着整洁、容光焕发,在亮堂堂、宽敞敞的办公环境里,与牧民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的服务,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流淌在心里的温暖,无以言表。
乡党委书记才让东智说道:“抓乡促村’项目化党建都是基层干部的‘暖心工程’,乡镇工作运行规范了,生活条件好了,干部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想办法调出去的干部现在因生活工作条件变好,很多人还是愿意留在乡上。”
通过实施乡镇“八有”工程、“抓乡促村”项目化党建的实施,让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干部集中办公和驻乡(镇)进村开展工作成为新常态,“走读”现象得到明显扭转,已成为乡镇干部满意的“安心工程”“暖心工程”。
黄南州一系列“暖心工程”,改善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树立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体现了组织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稳住了干部队伍,激发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黄南州认真落实职务职级并行、干部分批轮休、干部保健等待遇政策,使干部安心在基层工作,集中办公和驻乡进村成为新常态,群众办事“等、靠、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在藏区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