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黄南:绽放在河曲草原的绚丽花朵

来源:黄南报     发布时间:2020-09-29    

近年来,黄南州河南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思想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创建机制,形成了创建统领、联动联创的生动局面,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2018年被国家民委授予“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2019年9月中共河南县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部署,构建了齐抓共管、强力推动的创建工作新格局。县委始终把握民族工作的要求,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党委领导责任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印发《关于深化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示范点建设方案》,健全完善协调配合、共创共建、目标考核等工作机制,保障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严格督查考核,加大创建工作督促指导力度,形成了“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共创局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拓展和深化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活动,以党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参与创建,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群众基础。

突出思想引导,注重载体创新,实现了宣传教育由虚到实、由浅到深的转变。一是强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扩大宣传覆盖面。发挥新闻媒体主阵地作用,深入宣传先进典型和党的民族政策,做到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网络有信息,创建活动宣传达到了全覆盖,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爱国、感恩和团结意识,营造创建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养。结合一号文件宣讲、法治宣讲活动,持续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实现了乡镇、村社、寺院、学校全覆盖,有效提高了僧俗群众明辨是非能力和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意识。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典型带动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向尕布龙、尖措、阿什加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个人久美多杰、全国文明家庭索南家庭、首届“最美青海人”吴建花等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强化了民族团结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民族团结意识。近几年表彰奖励各类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240个,创建“五星级文明户”1467户,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四是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夯实创建工作思想基础。加强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的学习,通过全面深入、耐心细致的宣传引导教育,全县各族干部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巩固。

创新方式方法,充实创建内涵,形成了创建统领、联动联创的生动局面。一是深入推进黄南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河南县创建工作。各示范点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为载体,突出乡镇特点、部门特点、行业特点,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拓展,从干部队伍建设和打造典型示范点出发,力争做到“十二个一”,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有看头”的示范点。二是坚持分类推进汇聚强大合力。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分类推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省州驻县各单位窗口服务行业、宗教界的创建工作;实施军(警)共建行动,构建思想教育网络、和谐稳定寺院、基层政权组织等载体,将“三基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抓手,助推创建工作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强化寺院管理促进创建。按照“管肚子”“管脑子”的思路,帮助信教群众、寺院僧侣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寺院僧侣自觉形成维护地区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认识。加强寺院社会管理,严格执行宗教活动报备审批制度,保障宗教活动有序开展。实施寺院“六大”工程,实行寺院“三种管理”模式,形成了活佛带头讲团结、讲稳定,寺院管扎仓,扎仓管僧人,僧人监督僧人的管理新模式。加强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人士的联系联谊、信息交流、信访接待等相关活动。持续开展寺院“三讲双比三构建”活动,注重引导教育信教群众,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切实做到了宗教和顺有序,民族团结和谐。四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团结之花。开展河南县十大“最美人物”“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新河南”精神, 打造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主题广场、教育基地,扎实推进“文明河南”“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建活动,将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上来。各类活动的举办,不断增强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讲团结、护团结、促团结、爱团结”的意识,加深了群众间的相互交流,地区间的沟通联系,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五是树立民族团结新风尚。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将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写入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抓关键强基础,带动面上创建,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层次和水平。一是注重睦邻友好,边界共创共建。积极与青甘川交界地区17个县(市)互联互促、互访互发展,共筑守望相助、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乡村两级分别与临界乡镇、村建立联合党工委、联合党支部,签订边界友好合作协议,就边界草山纠纷、打击偷盗犯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等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二是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创建工作与加强社会治理、民族宗教等结合起来,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委维稳决策部署,紧盯敏感节点安保维稳工作,强化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以“雪亮工程”为标志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重点部位、道路卡口视频监控覆盖面达90%,构建起“5+4”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寺院、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深化藏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矛盾纠纷预警、调处和化解机制,扎实做好重点联系对象帮控管教,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

凝聚民族共识,筑牢改革发展基础,全县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与振兴”工程等战略机遇,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和“打造山水黄南,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战略部署,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办成了一批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好事。民族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有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各民族间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