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同仁市扎毛乡积极推广“党建+集体经济+民族文化”的集群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五治”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特色藏寨”“传统村落”综合体创建,在全州树立起乡村旅游特色地新名片。党建引领,锁紧乡村发展责任链。扎毛乡通过建立乡村两级党组织定期会商的联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寺规僧约》,共同探讨交流党建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升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全村31名党员发挥着示范模范作用,形成了村听支部、人跟党员的良好氛围。针对全村人多地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居住分散,管理难度较大的实际困难,创新管理机制,丰富活动载体,走出了一条党建带村,产业兴村,文明建村的“兴村之路”。在推进党群联建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瞄准乡村旅游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藏家乐风情谷一体化村落,建成集游客接待、蝴蝶滩自驾游营地管理于一体的服务中心,配套乡村木屋别墅23座,观景栈道2000余米,设计有扎毛特色的村庄标识牌17处,并打造带有浓郁“党建+民族文化”气氛的文化广场、文化宣传大道、党史文化长廊。今年,先后又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扎毛村两个旅游点为村民分红18万元,工资性收入达16.8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相较去年收益增长3至4倍。
依托景色,探索生态环境新机遇。扎毛村地处河谷地带,被包围在麦秀国家森林公园、黄南州西卜沙林场、隆务河上游的扎毛水库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不仅生态地位重要,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在“特色藏寨”乡村旅游产业新发展机遇中,扎毛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最大”要求,重点规划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罗列出7条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措施,提倡垃圾分类、积极参与“六乱”治理、“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检查环境卫生、依法管理村集体所有土地、保护村内道路、严禁采挖砂石料,与制定的聚焦力量“治垃圾”、常规规划“治环境”、疏堵结合“治住房”、综合施策“治污水”全民参与“治排放”“五治”同频共振,奖罚分明,确保畅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今年9月,全州首个乡村垃圾焚烧炉在扎毛村正式投入使用。这个焚烧炉可帮助临近三个行政村进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解决了传统垃圾焚烧中无法处理的烟、气及毒性物质的危害,对自然资源的侵占和对地下水的污染,为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经济发展“双赢”提供了有效保障。
积极探索,丰富村民增收新内容。随着“特色藏寨”乡村旅游发展和文旅宣传的不断推介,扎毛村加大加快基础设施、交通等建设力度,着力打通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积极利用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成果,结合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原生态特色的“藏家乐”,将旅游产业收益形成村民分享机制,和村民们共享生态旅游发展成果。同时,将蝴蝶滩“特色藏寨”承包给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充分解决本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难问题。今年24岁的吉毛才让谈到,自己以前在市里打过工,尽管收入高一些,但赚的钱大部分都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开销了。自从在村里帮忙,从5月干到9月,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一来生活开销比较小,能攒下钱来,二来工作压力没有之前那么大,干几个月就能赚到外面辛苦一年的回报,值了……提及乡村振兴,村“两委”班子成员总有分享不完的案例和发展思路。
“搞乡村旅游就是想为村里增收、为大家致富。”村干部们充满信心地说。扎毛村的“两委”班子,集山之品貌、水之流韵、绿之清翠,正大擘划着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的魅力图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