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黄南州多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3-09    

2021年以来,黄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加强组织保障,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有效衔接组织保障。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组,扎实推动工作落实。先后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50期,组织2300余名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选派36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赴124个重点村驻村帮扶。整合各类资金4196万元,深入实施“抓乡促村”提标升级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六个基本”建设。

强化政策衔接,有序推动工作平稳转型。紧扣“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对照乡村振兴实现路径,把五大振兴目标作为基础性谋划,全面纳入《黄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黄河黄南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建立健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夯实乡村稳步振兴基础。紧盯问题易发环节,逐村逐户全面进行“回头看”,制定《黄南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产业扶贫项目资产清查评估工作方案》,累计盘点2013-2020年中央、省州市(县)财政扶贫资金63.31亿元、项目3217个。投入资金1.16亿元,组织实施试点村项目17个、旅游试点村项目6个,实施产业类项目18项、基础设施类项目23项。储备2022年项目644项、总投资36.9亿元。

严守底线任务,力促动态监测帮扶清零。紧盯三类重点监测对象,按照“农户主动申报、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比对”相结合原则,集中开展“三类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全州503户1885人重点监测对象中,已消除风险366户1366人,风险消除率为72.46%。持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通过完善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社会救助、专项帮扶等保障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预警、未贫先防、及时止返”,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加强基础保障,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稳步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深入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推进实施教育项目22个、总投资6763万元。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实现动态清零目标。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排查摸底工作,发放易地搬迁不动产证书7374户,完成率为100%,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资金1600万元。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签约”率达100%,履约率达90%以上,大病患者、慢性病等患者救治率均达100%。

积极拓展渠道,不断夯实群众增收基础。为20683名脱贫和边缘易致贫群众务工人员建立和完善跟踪调度和就业服务保障机制。新认定帮扶车间(工坊)87家,有效带动从业人员2447人。制定出台《黄南州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262个村在全面“破零”基础上继续壮大提升,2021年全州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5600万元,村均收益达到21万元,农畜产品销售额达3.01亿元。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是乡村专业人才短缺。基层专业人才数量、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建设需要,特别是教育、文化、医疗、科技、农林牧渔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培育难、引进难、留人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建议:与天津、江苏等发达地区相关部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在科教文卫、农林牧渔、乡村规划等方面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协作帮扶关系,在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及机构管理等方面给予帮扶,同时,加强农林牧渔等专业人才下沉选派工作。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现有产业层次较低、链条短,基本依赖种养殖等生产环节,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单一,“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滞后,难以形成规模品牌,新业态尚处在起步阶段。建议:在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大技术、资金支持,打造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与天津、江苏等地区建立网络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拓宽我州特色农畜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亟待加强。在提升产业链条、加强园区建设和扶持龙头企业、农畜产品有机认证、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力度不够。建议: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园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支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