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内涵,不断探索德治教化模式方法,着力打造“明大德的高地”“守公德的榜样”和“扬美德的源泉”,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大德,强化理想信念锻造精神高地。全体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学习教育,把党课、党日活动、主题教育纳入全年重点工作,自觉用理论指导工作,进一步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级党员队伍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以模范带头作用着力修好社会治理工作的顶层“大德”。先后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41个,包含机关单位、乡镇、村社、学校、寺院、企业等各个行业,创建活动覆盖面、参与率均达100%。通过不断丰富创建形式,逐步构建各族群众“一家亲”的社会治理格局。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打造道德榜样。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构建立体式宣传格局,大力宣扬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推动道德教育全媒体融入、全覆盖普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明单位”“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十个一”工程,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对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同时丰富提升道德讲堂内涵,在党员干部中深化“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实践活动,唱响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发挥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行为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全县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意识大幅提升。比如,我县公安交警大队辅警张斌斌在深夜零下23度的严寒温度下,不顾水深危险毅然决然地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勇救两名落水群众,充分展示了“人民卫士”的风采。扬美德,强化柔性治理创造力量源泉。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在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我县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持续做好村规民约建设这篇大文章,大力营造学习尕布龙等身边典型事迹文化氛围,让榜样引导群众崇尚真善美,先后涌现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索南、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公保、中国好人勤考、首届“青海最美人”吴建花、收留回族乞讨夫妇和汉族聋哑人的加羊、草原救弟小英雄旦正卓玛等一大批新时代楷模,弘扬了新风正气,凝聚了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在积极推进道德文明风尚的影响下,全县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比如,家境困难的环卫工人斗格吉,在清扫卫生时拾取到价值近20万元的财物,这位淳朴善良的“城市美容师”第一时间发布寻物启事,并毫不犹豫选择归还失主,被广大网友称赞为元宵佳节“最亮的灯”。“天下大同,德治为先”。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涵养道德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让良好的品行操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德治铸魂。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