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尖扎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以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文明素质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人民中心和创新导向,聚焦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是全省6个入选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城之一。
“上下”同步,人人“共建”,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尖扎县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围绕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关键点、切入点,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始终把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和加强党对创城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创城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亲自动员部署,亲自检查督导;印发《尖扎县创建第七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尖扎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试行)》,与全县各乡镇、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深化联动联创,整合资源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局面。二是健全机制体制。全县10个乡镇和N家县直单位紧跟步伐,建立完善一把手抓创城的领导机制,逐步形成了“1+10+N”的工作格局,建立街长制、模拟测评、常态督导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将创城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做到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全面推进“街长制”,划分责任片区25个,设立各级“街长”204名,全县各县级领导认真履行“街长”职责,带头开展“上街”巡街160余次。各乡镇将“创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开展宣传引导,各村级党组织不断将乡风文明、环境整治等“创城”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上下同频共振的创建格局。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建立“352”督查工作机制,采取周三实地督查,周五通报督查情况,周二对上轮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的形式,开展高频次、高密度“跟踪式”督导和“联合式”督导。成立专项督查组、组建监督员队伍,按照“督查、摸排、通报、反馈”四个环节,组织纪检、交通、生态环境、住建对县域85个点位进行督查60余次,摸排问题53条,下发通报6期,现场反馈整改149项。同时,组织开展各类观摩学习活动6次,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邀请专家深入全县各点位对县域内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和培训,确保了创城工作各项任务有效落地落实。
“点面”结合,人人“共治”,凝聚创建工作合力。围绕人民群众这个“关键点”,充分发挥群众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汇聚文明城市创建合力,不断扩大文明创建“覆盖面”。一是打造文明实践阵地。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全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8个,覆盖全县10个乡镇和97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100%。成功打造8个新时代文化振兴文明实践站试点,创新研发全州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志愿服务云平台“掌上文明尖扎”,丰富活动载体,县、乡镇、村(社)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助力文明创城”“1+1志愿服务活动”“烟头不落地 尖扎更美丽”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50余次,发放创城倡议书1.2万余份、文明尖扎宣传手册1.5万余册,咨询解答2万余人次。二是提升全域创建程度。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培育、志愿服务普及、道德模范引领、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等工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学习宣传活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强化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一约四会”治理作用,扎实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选树推广工作,全国文明家庭李加才让、独臂护林员桑杰加等一批典型模范人物,10个乡镇被评为州(县)级文明乡镇,67个村(社区)评为州(县)级文明村(社区),评选五星级文明户1705户。2023年,当顺乡、昂拉乡、能科乡3个乡镇荣获省级文明乡镇称号,昂拉乡德吉村、贾加乡贾加村、尖扎滩乡来玉村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等9家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三是营造浓厚创建氛围。着力发挥“大宣传”工作体系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尖扎宣传”“尖扎融媒”开设创建文明城市专栏,专题报道创城工作动态,发布创城工作信息500余条;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问卷调查、民意测评,在本单位周边悬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横幅,在全县主次干道、公共广场、建筑工地、景区景点、中小学校等地设置一批永久性公益宣传阵地。督促建筑工地更换围挡、围墙画面20家,出租车顶灯、沿街商铺等各类窗口单位的LED显示屏播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标语口号近3000余(幅)次,发放《应知应会》《一封信》3万份,深入社区、村社开展宣传1500次,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内外”兼修,人人“共享”,提升文明创建成果。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推动全县“外在”环境秩序、持续改善、“内在”人文素养有效提升,做深做实做细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一是外提“颜值”,城镇容貌不断提升。加强市场整治力度,开展菜市场、校园食堂及周边经营商户等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3600户次,下发违规警示通知书60余份,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465份,《餐饮安全责任书》425份,清理整顿不规范食品经营户、餐饮经营户60余户,查获货值23大类467个品种的假冒伪劣进行销毁,极大地净化了城乡食品、餐饮市场环境。对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开展“飞线”整治50余次,清理乱堆乱放200余处,清理积存垃圾80吨,清理墙面、地面、灯杆小广告2000余条。通过尖扎宣传曝光台和“尖扎创城直通车”常态化曝光不文明行为53项,不断提升城镇宜居品质;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攻坚行动,融入装饰美景、节庆文化、传统文化等多种元素,在县城主城区、主城镇打造城市亮化体系,建成并投入使用“智慧停车”项目,在县城内7条路段双侧安装停车智能设备,开辟133个停车泊位;对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园广场、乡镇村社、车站、公厕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普查,拆除私搭乱建5处,清理门头店牌90块;对城市老旧小区及城乡公厕进行扩容提质工作,维修塌陷路面11处,人行道大理石地面8000余平方米,维修安装路灯500余盏,对城区进行绿化改造,新增灌木(绿篱)4950平方米,绿地面积4750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创建质量和水平。二是内强“品质”,城市内涵不断丰富。扎实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万人义务植树大会战活动,完成国土绿化3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37.8%和91.6%,开创了全省浅脑山干旱地区造林新样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5%,县级饮用水源地、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Ш类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3%。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创建覆盖率、达标率均达100%,成功创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坚持传承文化铸魂,打造“黄河民宿第一村”等28个乡村民宿及文化旅游景点、黄河廊道游等6条经典旅游环线,开发藏香、五谷画等10大类100多个特色文旅产品,尖扎达顿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藏经、藏家大院、“昂拉果馍切”“千人安多则柔”“千人达顿宴”先后荣获世界纪录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