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同仁市向“新”提“质”娟姗犏牛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3-13    

近年来,同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黄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和同仁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品种,利用繁育场、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示范基地,做优做大做强犏牛特色产业,努力促进农牧民富裕富足、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业高质高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科学规划发展。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头戏”,2024年筹措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等2.4亿元,重点在犏牛养殖基地建设、繁殖技术、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选择村“两委”班子积极性高、支持带动能力强、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村,启动实施“3545”万头犏牛工程,建设由村集体经营的标准化犏牛养殖基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后劲。鼓励农牧民利用庭院开展牦犏牛养殖,对养殖规模达到10头以上的农牧户给予饲草料补助。目前,全市已建成犏牛养殖基地26个,存栏经产母牦牛3180头,犏牛1898头,散养犏牛达到5420头。

二、创新繁育模式。针对人工授精技术短板,组织各乡镇及犏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赴省内外学习娟姗牛养殖先进经验,积极邀请省畜牧医学科学院专家实地指导,聘请四川省红原县基层技术专家进行娟姗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优先在牦牛群数多、养殖集中、基础设施完善的专业合作社及养殖大户中进行筛选,确定53个牦牛人工授精技术配种点,并指导配种点人员开展前期牛群组织、分群补饲等工作,夯实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基础。本地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母体子宫技术演练和上手实操,全方位掌握药物注射、发情鉴定、消毒、输精、复配等技术要领,适时交流经验做法,规范技术操作流程,实现以学促练、以练促学,恢复性培养本土懂技术、精业务的28名人工授精技术团队。两年推广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已取得突破,累计孕育娟姗犏牛476头。

三、夯实种业基础。牢牢树立“畜牧业发展,饲草料先行”理念,持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撂荒地、低产田和贫瘠地等土地资源实施饲草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发展壮大乡村“一村一品”饲草特色种植,大力推广“资本股份化、农民股民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收益分红化”的饲草产业“六化”经营模式。推进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工作,着力培育适应性强、产量高、饲用价值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寒耐旱的饲草新品种,突出良种繁育和高效现代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示范,不断提高全市饲草草种的产量和品质。广泛组织引导“3545”万头犏牛养殖合作社进行订单式合作,进一步拓宽饲草销售渠道,种植农户收入不断增加,“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绿色生态发展新型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种植饲草2.33万亩,干草总产量达到1.98万吨以上,实现了全市保障犏牛养殖每头牛有1亩地饲草供应的目标。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