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要闻

总书记关切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丨3.5万公里的幸福绵延——中国高铁的“科技牵引力”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0-01-09     作者:丁静 樊曦 齐中熙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3.5万公里的幸福绵延——中国高铁的“科技牵引力”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题:3.5万公里的幸福绵延——中国高铁的“科技牵引力”

新华社记者丁静、樊曦、齐中熙

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近日开通运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高铁,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高铁的科技创新发展,更折射出一个东方古国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达到3.5万公里,一些偏远或相对落后地区加入“高铁圈”。

呼啸前进的中国高铁正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一路欢歌,不断压缩时空距离、放大人民幸福……

旅客在八达岭长城站拍照留念(2019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发(任超摄)

科技、智能,新未来

5G信号、无线充电、智能灯光调节、无级变色车窗、无障碍设施……京张高铁开通当天,人们惊叹智能京张高铁体验列车上集中了这么多的“黑科技”。

这种列车比此前复兴号更“聪明”,能够从车站自动发车,在区间自动运行,到站后自动停车。车身有2000多个监测点,全面监控自身状态,遇到故障还能自行诊断。

“这是世界上首次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列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能根据线路状况自主计算出安全、节能、高效的驾驶模式,大大减轻了司机的劳动强度。”中铁设计京张高铁自动驾驶设计负责人王东方说。

从掌握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的成套技术,到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从全面掌握时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到构建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的高铁技术体系,中国高铁“金名片”越擦越亮。

业内人士指出,京张高铁标志着我国铁路从高速时代迈入智能时代,为中国铁路发展竖起又一个里程碑。

旅客(右一)在由张家口开往北京北站的G9102次列车上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商品(2019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发(任超摄)

“坐火车”一词的内涵,也将更加丰富。

悬空“起浮”、贴地“飞行”,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试验样车已经下线,它速度快、安全可靠、噪音低、载客量大。坐上这种列车,“日行千里”可能只要一顿大餐的功夫。城市之间的距离将进一步被压缩,“双城”通勤效率得到提升,城市群内部联系更加紧密。

今年春运,电子客票登上历史舞台。截至2019年12月5日,458个高铁车站通行电子客票,列车整体检票通行的耗时缩短了1/3以上,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也兴起“科技范儿”。

重庆麻辣、江浙咸鲜、广东靓汤……火车上点外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截至2019年12月,铁路部门开通41个供餐站,可向4000多个车次的旅客提供3000余种餐食产品。24小时营业的“智能无人餐厅”在青岛各火车站提供服务。这里食品种类丰富,绿色、安全,从点餐到出餐只要28秒。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个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让中国高铁加速领跑。

由北京北站开往张家口的G9101次列车停靠在八达岭长城站(2019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发(任超摄)

造车、筑路,也筑梦

在位于长春的高速动车组生产车间,数十辆崭新的“复兴号”动车组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装配作业。车间门口,一个个用数控机床和金属材料加工的“梦”字引人注意。

“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中国制造的高铁列车走出国门,‘领跑’世界。”中车长客资深设计专家乔峰说。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期间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一批设计师、工程师夜以继日,组队突破、不断攻关,做强列车“动力心脏”,落实每一项工程指标……

实现梦想需要勇于攀登,也要关注每个细节。

由北京北站开往太子城的G8811次列车抵达太子城站(2019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发(彭子洋摄)

在研制高寒动车组列车时,工程师们发现,下雪天会让高寒动车组的刹车盘产生一定程度磨耗,而且这种磨耗在长春到沈阳区间的车辆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按照规定,制动盘的磨耗程度以7毫米为限,超过7毫米,就必须更换。

“问供应商,他们不清楚,问国外同行,他们也没遇到类似情况。”乔峰说。

回顾数据,分析变化,琢磨原因……乔峰和同事们“长”在车上、扎进电脑,冥思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发现,在-5℃到5℃这个温度区间,雪花的特殊形状会对刹车盘产生磨损。查明了原因,问题迎刃而解。

筑路,也是筑梦。

当年,京张铁路动工时,西方报纸曾发文讥讽:“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詹天佑等工程技术人员顶着压力迎难而上,搞出了“人”字形折返线等创举。

今天,京张高铁建设者研发了世界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建成了世界最大埋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同步推进实体铁路和“数字铁路”建设……

一代代铁路人追梦不止,始终不变的,是中国人奋发图强、追求卓越的气质精神。

乘客在太子城开往北京北站的G8812次列车上展示车票(2019年12月30日摄)。新华社发(彭子洋摄)

穿山、入网,送幸福

八百里蒙山沂水,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之地。2019年12月,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沂蒙革命老区首次“触网”,山东省内高铁实现环形贯通。

“过去我推着小车为部队送粮送药,如今高铁进山让革命老区换了天日。”今年89岁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民王克昌少年时曾是“支前大军”的一员,如今亲眼见证家乡的樱桃坐上高铁向外运输。

“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期盼这条高铁,老大爷背着核桃送给工人,老大娘摊了煎饼递给司机。”中铁二院鲁南高铁项目部项目经理宋贤昌说,老区人民温暖了建设者的心,为了让他们尽快坐上高铁,参建人员加班加点,让这条高铁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多通车。

高铁开通,乡情更浓。

48岁的农民王永发家住云南威信县,成贵高铁开通后,他打算前往1300公里外的江西吉安省亲。这是王氏家族13代人中的第一次回乡。

“族谱垒起来有80厘米,写得清清楚楚我们来自江西吉安。”王永发说,“但乌蒙山区‘万峰插天’,我们从来没回去过。”

成贵高铁开通后,宜宾、昭通、毕节这些传统的交通困顿之所,被置于铁路南北大通道之中,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千年交通困局被打破。

2019年开通的高铁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一些长期以来偏远或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入了“高铁圈”。

——日兰高铁、成贵高铁、昌赣客专、徐盐高铁让临沂、毕节、赣州、苏北等地接入全国高铁网。

——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让阜阳、南阳、周口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

仅2019年12月,全国就有10余条铁路密集开通。目前中国高铁以3.5万公里的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不断延伸的版图下,一个充满繁荣发展活力的流动中国正在奔腾向前。(参与采写:阳建、段续、谢佼、邵鲁文、秦婧)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