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受那山那水
新华社记者
这是山西太原市冶峪河与汾河交汇处附近的景色(5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3月,重访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西溪湿地。
4月,走进秦岭深处,察看生态保护情况。
5月,在汾河岸边了解流域综合治理成果。
短短一个半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三赴地方考察,生态环保主题贯穿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山水水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情怀。
这是山西皮划艇队的队员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水面上训练(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善待我们的母亲河
12日中午,山西太原。
山西皮划艇队的队员们,在波光粼粼的汾河上奋力挥楫。水面上划过一道道清亮的涟漪。
说起汾河,教练金刚很激动:“我们是汾河生态环境修复的最大受益者。”
山西皮划艇队成立于2013年。这个内陆省份的水上运动队,一直以来就没有自己的水上运动场所。综合治理之前的汾河,水量少水质差。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孕育了灿烂的三晋文化。然而,长期过度利用和污染曾经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有水皆污”,太原市的9条支流成为黑臭水体,沿河市民苦不堪言。
无奈之下,前几年金刚和队员们只能去南方训练。
这是山西太原市虎峪河与汾河交汇处附近的景色(5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明确指出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当地下定决心,要把汾河建成山水相依、溪水长流、林泉相伴、湖光山色的三晋幸福河。
“我们加大生态应急补水力度,实施流域节水行动,进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开展违法排污大整治……”说起汾河治理,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耳东有说不完的话,“再也不能让母亲河奄奄一息了!”
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终于唤醒了山西人心中那条曾经的母亲河。今年2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首次全部达到地表水五类及以上水质。鸟类从最初常见的四五种增加至156种。“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的秀美风光重现。
这是山西皮划艇队的队员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水面上训练(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金刚和队员们终于能回家乡训练了。
“我们这个赛道的条件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他说,去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皮划艇、赛艇等水上项目都是在这片水域赛道进行的。
距上一次考察三年后,总书记再一次来到山西。这次,总书记从文化传承的高度点明保护好“山西的母亲河”的深刻意义——“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一条恢复活力的汾河,也将成为三晋文化的重要传承。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邵社教说,在一、二、三期治理工程结束后,汾河对防洪排涝、调节气温、增加湿度、水体净化、恢复生物多样性起到明显作用。眼下,10公里的四期工程正在抓紧推进。“我们将落实好总书记的嘱托,让山西人的母亲河变得更美,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这是山西太原市虎峪河与汾河交汇处附近的景色(5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山是水之源,山水两相依。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赴秦岭考察生态保护情况时,一语道破秦岭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厚重的话语,明确的要求。西安市鄠邑区决定召开一次秦岭北麓违建警示教育暨领导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黄柏峪的建筑石料矿治理现场,就是警示教育的“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7月,由党中央督办的违建别墅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除1100多栋违建别墅,依法没收9栋,立案调查多名违法违纪干部。当时的违建别墅“重灾区”之一正是鄠邑区。
游客在位于陕西太白县的秦岭青峰峡景区游览(2019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我郑重作出如下承诺,对党忠诚、干净干事、勇于担当,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拼劲和奋勇争先的闯劲。”鄠邑区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桂肃清代表新任职干部宣读承诺书,大家立志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违建别墅拆除后,原来依山而建的连片别墅不见踪影,过去被挖开的山体也看不到裸露的黄土,成片的杨树、松树郁郁葱葱,没有别墅遮挡,一眼就能望到秦岭山脚。针对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等的整治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效。
自3月7日复工以来,鄠邑区秦岭保护和综合执法局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抓紧推进边坡治理进度,坚决做到整治到位不留尾巴、修复到位不留空白、保护到位不留缝隙。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秦岭违建别墅“群贤别业”拆除后建设的秦岭和谐森林公园(4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青山伫立,果园环绕,秦岭山脚下的鄠邑区白龙沟村一派田园风光。村里坡地上的12栋别墅已经拆除,复耕后的5亩多地上开出金灿灿的油菜花。
67岁的村民李树林没事时就来这片地看看,现在的景象,让他感到分外舒心。“去年村里给这片地上了不少肥料,希望这地能早日恢复,像别的地一样精神起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这句话让李树林深有感触。
李树林说,这两年靠着秦岭的山水,村里人发展果园,做得好的人家每年每亩地收入能上万元。秦岭风光、田园景色,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水果采摘、乡村旅游,正在成为白龙沟村致富新路子。
市民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秦岭违建别墅“群贤别业”拆除后建设的秦岭和谐森林公园内散步(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指出。
作为杭州市第一批“复工”的景区之一,西溪湿地重新开放后,线上预约人数几乎天天“爆满”。
船只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水道上行驶(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36岁的蒋晨杰是景区的一名观光电瓶车驾驶员,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亲眼目睹了湿地的衰败和新生。他回忆说,小时候这里水网密布,村民们过着以桥为路、以船为马、以水为田的生活。
西溪湿地是杭州这座城市的灵秀之源、文化之基。一段时期以来,高楼纷纷拔地而起,房地产商最多时有60多家。再加上当地居民填塘建屋、圈地养殖等影响,湿地环境恶化,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质跌至劣五类。
浙江杭州西溪湿地风光(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7年前,杭州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采取了外迁农居、恢复湿地生态、挖掘历史遗留等一系列举措,西溪湿地保护区旅游专项规划也浮出水面。西溪湿地保护区域内的村民实行撤村建居并全部外迁安置,涉及人数13000多人。蒋晨杰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春夏之交,西溪湿地开园。15年后,水更清、景更美的西溪湿地更呈现出一份原汁原味的“野趣”。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开电瓶车时,蒋晨杰喜欢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现在湿地里的芦苇荡、树木、水塘,和我记忆中小时候的几乎一样。”他对这一点最满意,“我的老家已经不是那个又脏又乱的小村庄,而是西溪湿地的核心景区了!”
如今的西溪湿地,不仅是芦汀沙溆、河汊纵横的绿色瑰宝,还成为杭州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民俗文化和物产特色商店受到人们青睐,以西溪湿地为中心的大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湿地公园正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春日景色(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我们要继续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让这片得天独厚的城市湿地原生态地留存。”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何蕾说,要发挥西溪湿地生态资源的优势,让更多游客、市民能够亲近自然,享受生态之美。(记者董峻、高敬、冯国栋、何问、李华、姜辰蓉、王菲菲、马晓媛、朱涵、吴帅帅、张武岳、倪元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