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要闻

【聚焦省两会】蓝图绘就 奋进其时——2021青海两会热词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1-02-01    

image.png

推进城市绿化,提升城市“颜值”。这是2020年10月12日拍摄的西宁市南山公园(无人机照片)。

“两会”不仅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群众的“暖心剂”。
“两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聚焦,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热词,透过热词看发展,透过热词感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聆听社会发展的脉搏。
盘点“两会热词”,我们不难体味政府努力达成人民意愿的诚意与担当。尤其是,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特殊的背景让今年的“两会”显得意义非凡。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些新热词,为非凡之年的“两会”带来了新气象。
民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两会热词”折射人民意愿,也映照出了紧跟民意大步向前的新青海。
1.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2020年12月2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冬季科考启动,此次科考首次利用直升机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内长江源园区开展调查,此举为新时代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省政协委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示、反复叮嘱的一件大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即将正式设立。试点为青海扛实生态保护责任、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也为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青海经验、讲述了令人信服的青海故事。
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保护“地球第三极”作为最大担当,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以“登顶”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努力让大美青海成为美丽中国最靓丽的绿色名片。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出台助企纾困一揽子优惠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让利85亿元;
190项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复工,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正式开工……
2020年,青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特殊之年的优秀答卷。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进中向好。
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副校长李广斌说,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青海践行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又是因地制宜推动青海发展的战略部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重挑战,青海科学部署、统筹兼顾,紧紧抓住新机遇,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五个示范省”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省政协委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说,进入“国家的公园”起始建设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将继续坚定地坚持中央改革要求、勇于不断创新,使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真正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资本和“金山银山”,使中华水塔真正实现永续稳固而丰沛。
青豫直流工程启动送电,海南、海西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跃上千万千瓦级台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九成、全国领先,“百日绿电三江源”再创世界新纪录。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
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全省所有市州均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城乡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立足高原,登高望远。我们坚信,一代又一代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将埋头苦干、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4.“四种经济形态”
2020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35.1%提高至50.2%;新能源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电源;西北地区首个域名根服务器(L根镜像服务器)上线运行、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工信部批复,海南藏族自治州大数据产业园投运……
聚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这“四种经济形态”,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单元和人类社会管理单元、自然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协同,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青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四种经济形态”,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青海是黄河源头省份、干流省份。加强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是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要方面。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我省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和“五个示范省”建设的必然要求。
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推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副校长李广斌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海必须承担好“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更多强调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其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确立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是积极的保护的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6.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两大战略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当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时代命题。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帮扶措施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脱贫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说,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无缝衔接”,按照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改善村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7.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过去,农村、城市,天壤之别。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高楼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手机轿车……一应俱全。
青海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生态、美丽、特色上下功夫,让美丽乡村在高原逐一绽放。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电、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一项项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办事处苏家河湾村党支部书记季鹏说,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与城市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均衡协调。从“有没有”向“好不好”,青海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从“小范围”到“大融合”,青海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正当时。
8.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坚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双轮驱动,增强韧性,激发活力,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省委省政府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扣党中央节拍,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民营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伴随着密集而铿锵的改革鼓点,一项项改革措施在青海大地开花结果。放眼高原大地,处处都是新变化新气象。
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青海。深化“放管服”,率先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农牧区改革持续深化;省属企业“3+10”改革试点深入开展,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建立;建成19个国际营销网点和13个综合性进口商品直销平台,对外投资拓展到28个国家和地区;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文化旅游节等展会精彩纷呈。
9.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整齐划一的住宅楼、绿意盎然的花园、古色古香的凉亭,一排排整齐的停车位,一幅祥和幸福的生活场景……如今的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32号院因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旧貌换新颜。
这样的幸福故事不胜枚举。坚持就业优先、兜牢民生底线、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健康青海……2020年,我省确定的10个方面41项民生实事已全部兑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青海省委省政府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族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美满、更加幸福。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办事处苏家河湾村党支部书记季鹏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民心之本。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不仅是发展的目的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所向。
10.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格尔木市聚焦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以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协商议事等为内容的“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通市域社会治理中梗阻。
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建立全县首个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依托沿黄资源优势,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依靠美景增收致富,吃上了旅游饭。
治理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造福人民。青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让各族群众成为各项治理工作的最广泛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突出顶层设计,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符合青海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顺应群众需求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形成了层级分明、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攀升,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