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南至垣曲县马蹄窝出境,山西境内黄河总流程965公里,途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市),奔流而下,生生不息。
2019年以来,山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
黄河宁,天下平。生态好,产业兴。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古老的母亲河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成为造福三晋大地的幸福河。
生态优先
奏响大河绿色乐章
初秋时节,数千只白鹭聚集在平陆县黄河湿地,时而展翅高飞,时而独立水中,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呈现在世人眼前。
从《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到11市黄河区域规划,再到《山西省“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10个政策文件全部出台,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N+X”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坚持规划引领的基础上,山西省配套完善了空气质量改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等系列政策措施,初步构建了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陆东介绍,三年以来,山西持续强化大保护大治理,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整体水平。
“幸福水”润泽新生活。临县李家湾村曾是黄河边上出名的贫困村。生态绿化修复示范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村里绿化荒山2600亩(1亩约等于0.067公顷),退耕还林1400亩,还新修了3.7公里田园观光路。对于村里的变化,护林员杜俊谈感慨万分:“我们村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了,村里人种地、开农家乐,日子过得挺幸福。”
今年1月至8月,参与评价优良水质断面46个,同比上升16.6%;黄河流域各县空气PM_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右玉、芮城等8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成绩亮眼的背后,是为确保黄河安澜作出的山西贡献。
产业发展
奏响大河幸福乐章
在偏关县老牛湾,黄河奔腾入晋,与长城一道携手飞腾;在临县碛口古镇,从前车马慢、如今故事长,古渡被岁月浸染出悠长韵味;在吉县壶口瀑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激荡着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黄河在山西流经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
近年来,山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化富矿、赋能旅游发展。全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文化旅游示范带和“黄河、太行、长城”三大旅游板块,推动全省9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
纵贯山西,从北到南,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长1238公里,连接起沿线65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153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点。是景观路,也是致富路。“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平陆段的开通,我们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现在已经有1000多亩了。”平陆县常乐镇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荆安甲最近喜上眉梢。千亩葡萄基地正是平陆县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主要项目。驱车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入目是波澜壮阔的母亲河、生机盎然的绿植和群众幸福的笑脸。
品牌引领
奏响大河高质量发展乐章
黄河从历史中走来,在文化中流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更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今年,我省与内蒙古等沿黄省区联合召开了省际合作联席会议,不断推动省际产业发展互融互促、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李婕直言,“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将为省际交流提供又一良好契机。
“到2025年,‘黄河之魂在山西’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全社会形成传承和弘扬三晋黄河文化的浓厚氛围,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了新的指引和保障。“山西将以黄河文化为精神纽带,充分挖掘和激活黄河流域的精神、文物、非遗、建筑、风俗等文化因子,助推黄河两岸地区的生态大保护、产业大转型、文化大传承,让黄河文化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贵表示。
九万里河东入海,我家就在黄河边。在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山西正奋楫而进,笃力前行,奏响人水和谐的高质量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