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要闻

甘肃:推进“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20     作者:通讯员 王斌银 摄

image.png

甘肃省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内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斌银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金秋十月,甘肃电投集团金昌河清滩3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在河西堡镇北22公里外的金昌市区,由甘肃电投集团建设的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里,国家北斗导航数据服务甘肃分中心加紧建设,一条“云、存、算、智”一体运营的数据信息产业链正在拉长做深,并有力实现“绿电”就地消纳。

作为甘肃省“新能源”和“数据信息”两大产业链链主企业,甘肃电投集团把绿色能源生产和绿色产业集群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体系,推进风电、光伏、储能有机协同融合,源源不断用来生产零碳产品和服务,零碳工业园区的崭新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甘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甘肃近年来立足资源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甘肃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四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通渭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截至9月底,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3258万千瓦,占比达到50.01%,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甘肃风光好,绿电送全国。

甘肃是“西电东送”重要输送通道,4条特高压直流横贯东西,19条省际750千伏线路与陕青宁新四省区相连。近年来,甘肃加快构建送端电网,全力推动特高压建设,通过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电力外送至21个省区市。2022年7月底,甘肃成为国家电网内首个实现电力交易全年按日不间断连续运营的省份,新能源企业进行电力交易更加灵活便利,进一步促进甘肃新能源行稳致远。

甘肃紧盯“双碳”目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一手抓新能源产业发展,使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新能源企业闻风而动,追光而进。

去年以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进武威九墩滩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的新型产业模式,让7400多亩荒沙地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甘肃电投集团联合省属企业加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推进西北最大的调峰火电项目常乐电厂建设,每年可带动400亿千瓦时电能输送至华中地区。

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淬炼风、光电两大系列产品,“酒钢西重”牌风电塔筒走向全国市场。

兰石集团加快推动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今年上半年,兰石集团重装公司取得新能源领域订单15.31亿元,同比增长165.61%。

目前,省属企业在新能源发、输、变、配、用、储等领域已具备制造与服务的优势,正构建“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格局。

今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决策部署,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落地。

截至9月底,酒泉市正泰、阿特斯光伏组件、中复碳芯电缆、西安中车、东方电机风电发电机、江苏华纳机舱罩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宝丰集团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西部重工法兰生产、广东欧昊高效异质结电池等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昌、武威、张掖等市州也分别围绕储能产业、光伏治沙、制氢产业开展招商引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较好的带动作用。

当前,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布局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的政策,为甘肃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甘肃统筹解决消纳、外送、调峰、并网、产业等相关问题,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在持续提升酒湖直流工程外送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实施“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全面提升储能调峰能力,编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规划站点27个、总装机规模3350万千瓦。全面提升就地消纳能力,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推进“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真正实现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