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今年,黄南州将重点解决好“七个方面”问题,全力以赴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年内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
一是解决好产业发展的问题。在产业发展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持续推进“园区+企业+合作社+产品”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生态畜牧、特色农牧、乡村旅游、中藏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设同仁县省级文化扶贫产业园、唐卡艺术小镇、泽库县麦秀镇民族手工艺产品等产业基地。发展以热贡艺术、民族手工艺为主的特色产业扶贫车间,最终要通过发展一系列特色富民产业,给贫困群众种上“摇钱树”、拔掉“穷根子”。同时,指导实施好非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项目,确保到村项目符合地方实际,到户项目符合农户自身条件和经济实力。
二是解决好帮扶就业的问题。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全面整合人社、扶贫、农牧等培训资源,加大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等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推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技能培训、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良性互动的劳务输转新格局。通过产业园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搭建更多就业平台,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真正让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弃农不弃业,帮助群众找准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实现“培训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户”。落实好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最大限度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生态公益性管护工作。全面落实土地流转补偿、生态补偿等到户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种子、资金等物资难题,确保所有贫困户吃喝不愁。
三是解决好搬迁安置的问题。因地制宜确定住房验收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保证质量,确保7月底前全面完成搬迁入住工作。强化要素保障,着重在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配套上再下功夫,提前实施规划、提前准备项目、提前筹措资金,有效破解易地搬迁中的瓶颈问题。突出抓好后续管理,高度关注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搬迁后贫困群众的就业、就学、社保、生产等跟踪服务,确保贫困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四是解决好基础设施的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集中攻坚,全力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保证贫困群众能喝上安全方便的饮用水;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电网改造、村村通三网融合等项目建设,提升贫困村电力保障能力;实现行政村和大的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加快农牧区公路改建力度,切实提高贫困地区道路通畅水平,确保贫困村电网改造、交通通畅、互联网覆盖、安全饮水等比率达到100%。以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入点,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城乡环卫设施建设,突出做好农牧区生活垃圾和城镇环境卫生集中治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村容村貌。
五是解决好政策兜底的问题。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农牧区扶贫标准与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因灾、因病、因残等五类特殊贫困户,严格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临时救助。鼓励发展慈善事业,支持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倡导开展群众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六是解决好精神脱贫问题。切实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力度,让贫困群众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突出抓好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让贫困孩子“有地方上学”“上得起好学”,努力隔断贫困代际传递。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封建迷信、近亲结婚等各种陈规陋习,让好风气、好习惯深入人心,提升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七是解决好巡视反馈整改的问题。严格对照已印发的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清单和整改方案,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建立台账、挂图作战,认真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问题,以巡视整改为动力,解决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相符的各类问题,不断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