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州选准“十条路径”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破零”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5-13    

黄南新闻网讯  近年来,黄南州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精准把脉、分类指导,坚持从各村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重点推行“股份合作”法、“支部引领”法、“头雁效应”法等10种发展路径,供各村在实施“破零”工程中参考借鉴,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数”与“增实力”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州261个行政村中,15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50.7%的行政村有持续稳定收益,其中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50万元的行政村11个。

“股份合作”法。全州牧业村积极推行泽库县“拉格日模式”“东科日模式”,建立起以牲畜、土地折价入股,草场随畜计价流转,劳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现代畜牧业股份制经营模式。北部农区鼓励各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流转、整理与出租,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在改善农业设施条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农业项目,统一发包,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效增加集体收入。泽库县通过创新探索“草地和牲畜入股组建合作社,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牛羊统一销售,用工按劳取酬和收益按股分配”的“拉格日”模式,实现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牧业变产业、社员变职员的“六变”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牧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截止2018年底,该村入社率达到98.8%,牲畜和草场入股率分别为98.1%、95.8%;人均纯收入达到15110元,与2012年相比翻了2番。

“支部引领”法。针对个别行政村“两委”班子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足难题,把村集体经济“破零”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成效考核硬指标,抓实支部、用活党员,先后选派23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728名驻村工作队员,用足用好贫困村50万元和非贫困村4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破零”政策资金,分村推进、精准滴灌,找准切合各村发展途径。荷日恒村投资185万元建设“梅朵赛青”民族服饰加工厂,生产的蒙式藏袍畅销国内外等地,年盈利20余万元,累计收益达300万元,带动人均年纯收入从2533元增加到7258元。

“头雁效应”法。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通过登门拜访、座谈恳谈、电话沟通、“一封家书”等形式,吸引在外务工能人返乡创业,从中选配158名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打造了一批有文化、熟政策、见识广、懂技术的集体经济“领头雁”,助推村集体经济。其中,河南县尖克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立足水资源丰富、高原区域特点、人均占有牲畜量多等优势,成立由村两委班子直接管理的农牧民合作社,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能人+群众”发展模式,科学选准欧拉羊特色养殖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目前全村集体收入已从2017年的8000元左右增加到目前的40.5万元,牧民群众经济效益明显。

“腾笼换鸟”法。针对部分行政村资源匮乏,没有可持续性集体收入难题,整合集体所有的闲置厂房、荒地、果园等不动产及企业经营权,以资源开发模式,盘活集体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同仁县保安镇集智聚力,在群吾村、赛加村、东干木村等8个行政村,按照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870余亩,每年村集体保底收入232万元。

“美丽撬动”法。针对部分行政村对自己发展优势认识不够,定位不准难题,立足“西域胜境、神韵黄南”发展定位,通过政府主导、村集体入股、企业开发的模式,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农业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旅、牧旅、文旅深度融合,扶持坎布拉镇、昂拉乡、扎毛村、德吉村、麦秀镇等20多个乡村发展热贡文化、草原风光、黄河廊道等文化旅游产业,推广“一村一品”特色游和度假游,实现生态资源优势向村集体经济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新渠道。尖扎县德吉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品牌,立足依山傍水独特优势,打造了百亩观赏性花海和蔬菜、果品农事体验园等,积极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品农家乐等农业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让更多贫困群众吃上了“文化旅游饭”。2018年旅游旺季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0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德吉村旅游车辆达到2594辆,游客达到17000人,旅游收入达到22.9万元。

“抱团淘金”法。整合扶贫、草原奖补、支农惠农等资金“抱团发展”,在县城、州府所在地及西宁等地购置宾馆、酒店、商铺等经营性资产,通过异地置业增加收入。可将征地、拆迁等渠道获得的集体补偿款,通过合法、民主程序入股经营稳定的企业获得投资效益。河南县托业玛乡曲海村筹资1116万元,在县城购置宾馆,2018年分红7万余元。

“错位发展”法。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大力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尖扎县子哈贡村将770余亩空闲土地以流转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集体经营、机械操作、规模种植”的产业式发展道路,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8万元。

“能源助推”法。针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匮乏、区位优势不明显、人口数量较少的村,坚持“输血”“造血”并重,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遗余力地抓好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对接,寻找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拓展多方向发展路径,投入资金5250万元,实施了105个贫困村光伏扶贫建设项目,装机总容量达36.1兆瓦,2018年全部建成并网发电,预计每个贫困村年均增收30万余元,有效打破书记看“菜谱”难以下手的困局,确保无集体经济的行政村也能实现“破零”。

“金融杠杆”法。充分发挥四县农牧业信贷担保分公司的放大器作用,增强“输血”功能,为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助力。截止目前,全州四县财政已注入担保金496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420 万元。深化金融服务,积极协调各级金融部门将信贷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计划每年从天津对口援助资金中争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基金,对发展集体经济方面表现突出的村进行奖励。

“电商平台”法。充分利用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建立农畜产品和特色种养业销售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同仁县、河南县、尖扎县先后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全州共建成县级电商物流中心2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94个,电子商务交易额达累计达到1272万元。河南县依托青报商城,建成并投入运营河南县特产专柜,并策划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线河南县生态(有机)产品,为推介河南县畜特产品搭建了广阔的网上平台。2018年,河南县畜特产品电商平台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054.18万元。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