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援 倾情奉献
—— 对口支援黄南州十年工作综述
2010年,党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做出了对口支援青海等涉藏工作重点省的决策部署,建立了对口援青机制。十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对口援青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紧锣密鼓开展工作,自上而下推动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等多方面给予黄南州大量援助,有力促进了黄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对内对外开放。
十年来,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累计落实援助资金12.3亿元,其中,天津市落实援助资金10.64亿元;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泽库县,落实帮扶资金750万元;农业农村部对口支援河南县,落实帮扶资金1600余万元;中石化对口支援泽库县,落实帮扶资金5575万元;华能集团对口支援尖扎县,落实帮扶资金577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对口支援同仁市,落实帮扶资金806.78万元;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对口支援泽库县,落实帮扶资金2074万元。援助资金额度逐年增加,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升级加力,有力助推黄南经济发展新跨越、社会事业新进步、民生福祉新提升、城乡面貌新变化。
真情以待抓援建
十年来,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对口支援黄南的政治责任,把对口支援黄南工作作为“上讲政治、下系民生”的政治任务,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推动援建工作不断升级加力,始终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高起点、高效率、高水平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出版集团等领导亲临黄南视察,并多次在京津亲切接见黄南州党政代表团,坚持“中央要求、黄南所需、自己所能”的原则,确定了“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援青工作主基调,各支援地区和单位与黄南“地域一家亲、发展一体化、工作一盘棋”理念已成共识,推动形成了以干部人才为龙头,以资金援助、物资捐助为重点,以项目建设、经贸合作为载体,以交流交融、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援青工作新格局。
真情投入补短板
十年来,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始终坚持资金投入为主,突出投入抓援建,先后实施了州职校、州科技馆、州医院、州藏医院整体搬迁、扶贫产业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县乡幼儿园、文化健身广场、敬老院等一批民生类、公益性项目,基本搭建了产业支援、技术指导、文旅合作、设施改善、社会帮扶等多元化援建平台,为推动黄南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群众脱贫、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先后引进16家天津企业落户黄南,注册资金1.06亿元,其中,瀞度饮料有限公司先后完成投资6亿元,实现了从落地到晋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天津昊航管业公司落地黄南“飞地”海西建厂,成为全省第一家“飞地”企业。特别是今年3月初疫情防控最较劲的时刻,天津市向青海省调拨供应3.5吨熔喷布,解决了青海省医用平面口罩原材料短缺难题。
真情谋划拓渠道
十年来,各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始终坚持“扶贫先扶智”理念,突出合作与智力抓援建,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互访交流,累计互访考察超过7000余人(次)。通过举办合作交流峰会、专场推介会,派团参加津洽会、青洽会等展会活动,累计签订协议140余项,援受双方的交流合作正在向着多领域、多层次方向发展。天津市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分别与黄南州四市县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并将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到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构建了结对帮扶携手奔小康工作“六位一体”新模式。在开设黄南异地高中班、中职班、职业教育班的基础上,采取人员培训、巡回医疗、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举办“名师、名医、名企、名家、名匠进黄南”系列活动,探索创新“培训+实践、基教+职教、对接+嫁接、智力+智慧”的智力援青“四加”模式,不断扩大智力援青的广度和深度,累计招收黄南籍学生717名,组织金融干部专项培训班、农牧业专项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7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真情帮扶促民生
十年来,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始终坚持援助资金向改善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突出民生抓援建,优先安排与贫困群众生活密切,得民心、顺民意、利民生的项目,解决了一批贫困群众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凝聚了民心、激发了民力、提振了民气。先后五次组织天津眼科医院专家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440余例,为4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手术,并为2000余名贫困群众免费进行了核磁共振筛查。开通黄南州医院远程心脏门诊和移动会诊查房系统,搭建起天津专家与黄南州医生患者之间的桥梁,黄南医保患者在滨海新区可刷卡使用,开创了青海医保跨省联网三甲医院直接结算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