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南州始终将强化党建引领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工作来抓,通过“书记抓、抓书记” “抓基层、打基础” “严管理、重激励” “强优势、筑保障”等措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联系服务群众优势,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了坚强保证。书记抓、抓书记,强化脱贫攻坚政治保证。坚持发挥各级党组织书记先锋模范、桥梁纽带、带动提升作用,筑牢筑实脱贫攻坚责任“堡垒”、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一是靠实责任促落实。州委常委会牵头抓总、整体谋划、高位部署,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落实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全方位构建“1+8+1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和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从严从细靠实主体责任。二是健全机制强保障。建立健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例会制度,州委书记每季度随机听取2个地区和10个州直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汇报。坚持将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约谈问责制度,集体约谈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的基层党组织16个、约谈提醒基层党组织书记27名。三是优化队伍聚合力。选派728名优秀干部为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力参与派驻村扶贫政策落实、宣传教育引导等各项工作,带领村“两委”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协调争取资金项目、推动精准扶贫完成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销号任务。抓基层、强基础,夯实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以建强基本队伍、壮大集体经济、落实基本保障作为抓基层强基础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建强基本队伍。严格基层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工作。截至目前,157个行政村实现“一肩挑”,42个社区实现“一肩挑”全覆盖;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选双审”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近亲属报告制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深入推进“能人引领”工程,先后选拔40余名回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带动发展动力。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开展农牧区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活动,探索推进“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制定出台《黄南州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筛选26个村纳入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补助范围,在实现全州26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破零”的基础上,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30%以上。三是落实基本保障。创新实施 “抓乡促村”“一核三治”两个重点党建项目,深化乡镇“六化”和村级“六个基本”建设,按“十有”要求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大村不低于6万元、小村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实行动态增长机制;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度报酬提高到当地上年度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其他村干部报酬不低于主要村干部报酬的70%发放。严管理、重激励,建强脱贫攻坚骨干队伍。牢固树立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用人导向,强化能力提升,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担当作为。一是健全关爱机制。细化强化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生活补贴、专项工作经费、生活补助、参加保险、带薪休假等保障措施,使其驻有保障;对在脱贫攻坚中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给予表彰奖励和优先提拔使用。脱贫攻坚以来,全州提拔任用或晋升职级的优秀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06名。二是注重一线历练。建立干部交流任职机制,积极搭建一线磨炼平台,选派年轻干部赴脱贫攻坚一线岗位压担锻炼,促使年轻干部在最复杂、最困难的环境下接受考验,增长才干;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落实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十必须十不准”,切实以制度建设推进扶贫驻村工作队履好职、尽好责。三是强化素质提升。深入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和“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分级负责、分领域覆盖抓好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培训新任乡领导班子成员、新选派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58名,开展基层农牧民党员培训达7850人次;着力提升综合素质,启动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组织62名村干部报读“电大”大专班进行学历提升,有效解决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强优势、筑保障,有效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人才优势,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双保障,有效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果。以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为载体,加快“抓乡促村”“一核三治”2个重点党建项目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促进“整村强化、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巩固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优势。以生态有机畜牧业、特色种植业、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为优势,扶持14个村发展热贡文化、草原风光、黄河廊道等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培育热贡文化领军人才7名,热贡艺人500余人,选拔培养“三带”名人10名、能手50名、新人100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筑牢政策兜底保障底线。围绕“四不摘”重大要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巩固,全面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抑制新生贫困现象;构建以农村牧区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筑牢筑实政策兜底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