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发展任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州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受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呈负增长,同比下降1.3%。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好转,加之工业生产和项目投资领域出现的良好增势,促使整体经济运行呈现由负向正的恢复性增长格局。根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0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0.27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7.6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51.49亿元,增长4.2%。
(一)种植业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以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率先创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州;“国字号”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第一;率先实现牦牛藏羊原产地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全覆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农业科技推广获得重大成果等等,为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全州种植业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农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5%(按可比价计算)。其中:农业总产值6.38亿元,增长5.36%;林业总产值0.74亿元,增长14.35%;牧业总产值29.59亿元,增长4.69%;渔业总产值0.27亿元,增长1.9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7 亿元,增长3.96%。二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由于今年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粮食、油料、蔬菜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31911吨,比上年增加1217吨,增长3.96%;油料总产量5847吨,比上年增加763吨,增长15%;蔬菜总产量16060吨,比上年增加4211吨,增长35.54%。三是牲畜存栏增加。全州各类牲畜存栏168.53万头只,比上年增加3.55万头只,增长2.15%。其中:牛存栏80.46万头只,增长24.98%;羊存栏88.07万头只,下降12.46%。出栏各类牲畜74.05万头只,减少9.26万头只,下降11.11%。其中:牛出栏27.27万头只,增长34.87%;羊出栏46.78万头只,下降25.85%。四是肉类产量较快增长。全州肉类总产量34121吨,比上年增加3321吨,增长10.78%。其中:牛肉产量25653吨,增加5653吨,增长28.27%;羊肉产量8468吨,减少2332吨,下降21.59%;牛奶产量37891吨,减少11599吨,下降23.44%。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建筑业产值稳步回升。今年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疫情期间,积极为企业在复产复业、运行监测、要素保障、培育主体、清理拖欠和贷款融资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户,中小微企业16户,落实44户工业企业复产复业及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734万元,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419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10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规上规下双增长。二是各种经济类型均呈增长态势。国有企业增加值12671.54万元,比上年增长8.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2567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5851.72元,比上年增长6%。三是主要产品产量呈“三升三降”。发电量1110386.9万度,比上年增长10.7%,又创历史新高;商品混凝土40713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7%;乳制品438.2吨,比上年增长0.2%;熟肉制品612吨,比上年下降29%;鲜、冷藏肉1686.2吨,比上年下降39.9%;饮料31790吨,比上年下降1.7%。
全州具有资质等级以上施工建筑企业18家,总产值86077.6万元,比上年增加6320.6万元,增长7.9%。从构成看,完成建筑工程产值75261.7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7.4%,增长13.7%;完成安装工程产值9013.9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0.5%,下降25.7%;其他建筑业产值1802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1%,增长26.2%。从资质等级看,3家二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941.3万元,增长16.1%;15家三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136.3万元,增长6.5%。竣工产值53047.9万元,比上年增加6130.6万元,增长13.1%。全州建筑业签订合同额达114775.6万元,增长11.7%。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82816.3万元,增长33.8 %;本年结转合同额31959.3 万元,下降28.1%。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增势强劲。今年以来,全州上下持续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开展“项目投资提速年”活动,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推进、两不误”,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州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4.1%。运行的特点:一是三次产业呈现“三、二、一”格局。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7.1%;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6%;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8.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42:15.96:72.62。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9.2%,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9.12%。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3%;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5.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1.8%。三是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全州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59.1%。其中:采矿业比上年增长50.48倍,制造业比上年增长43.6%,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增长38.1%,住宿和餐饮业比上年增长33.7%。
(四)消费由负转正,旅游收入增长。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对社会消费市场影响较大,一季度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4.6%。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和消费市场活跃度提高,加之全州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开展五一、端午、六一、“国庆、中秋节消费促进月”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到上半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个百分点。到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由负转正。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亿元,增长1.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增长0.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5亿元,增长1.6%;餐饮收入3亿元,下降1%。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2.9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其中:境外游客220人次;国内游客742.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
(五)交通运输量下降,邮电业务总量增长。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5834公里,全州拥有营运车辆 1209辆,其中:货运车辆251辆;班线客车267辆;出租车615辆;公交车76辆。货物运输量423万吨, 比上年下降35.4%,货物周转量13.49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5.4%;客运量312万人次, 比上年下降26.2%,客运周转量2.18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6.2%。
全州邮电业务总量2.2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3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6%;移动电话用户29.05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0.6%。全州互联网用户6.0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1%。
(六)财政收支双增长,存贷款余额增加。全州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在主要税种中:增值税1.98亿元,增长85.59%;企业所得税0.2万元,增长46.39%。全州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119.62亿元,比上年增长9.7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24亿元,增长8.81%;教育支出13.07亿元,下降7.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4亿元,增长22.32%;医疗卫生支出8.6亿元,下降6.42%。
12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1亿元,比上年增加18.5亿元,增长13.2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8.63亿元,增长5.7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7.43亿元,增长62.68%。各项贷款余额为74.25亿元,比上年增加9.07亿元,增长13.91%,其中:住户贷款33.79亿元,增长34.1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0.46亿元,增长1.18%。
(七)全体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牧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1元,增长7.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1元,增长5.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8元,增长7.6%。
(八)居民消费价格略有上涨,食品烟酒上涨幅度较大。1-12月份,同仁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6%,被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涨一平一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烟酒上涨6.3%;衣着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7%、医疗保健上涨4.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8.0%;居住类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20年,全州经济虽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农牧业发展潜力仍然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城镇化步伐加快,农牧民更多地从农牧业转入服务行业的增收领域,农牧业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日渐突出;特色农牧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传统粗放经营模式依然普遍,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制造业发展缓慢。全州6家规上制造业多属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低附加值行业,对全州工业经济贡献率仅为23.1%。
(三)各市县建筑企业发展不平衡。全州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18家。其中:州本级4家;同仁市10家;尖扎县3家;河南县1家;泽库县没有一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四)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全州施工项目个数及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数均呈下降趋势,全州施工项目下降2.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下降2.5%,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13.2%,本年投产项目增长7.1%。新开工项目的减少,投资规模的下降,大量项目的竣工投产,势必影响明年投资的增长,因项目建设周期的原因,甚至会影响近两年的投资增长,明年项目的接续,特别是大项目的接续将成为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消费增长乏力。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抑制明显,居民消费难于在短期恢复,仍然处于消费低迷期。限上企业数量少、比重低,对零售总额的拉动有限,农牧区消费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对策建议
(一)打通农牧业发展瓶颈。一是继续加大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因地制宜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良种良法推广。三是加大对农牧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由单一、靠天、数量的粗放经营,向多元、靠技术、求质量的集约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四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种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产业经营主体。
(二)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实施“千户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中藏药、文化旅游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二是全面贯彻落实鼓励非公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行政审批、执法检查、行政罚款、中介服务收费监督,跟踪企业举报,查处涉企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按照清偿目标推进清欠工作,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三是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开展“入规升限”全周期服务,促进“个转企”“小升规”取得新进展。四是引导制造业企业向创新转型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在招商引资时,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我州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释放新动能。
(三)培育建筑资质企业。一是没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的地区,要高度重视对本区域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的培育。二是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的地区,要不断提高资质等级,扩大规模,提升本地企业在重大项目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开拓州外市场,从而拉动本地区建筑业发展。
(四)紧扣“十四五”规划,做实做好项目储备。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和修订发展规划,加强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围绕当前投资导向,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库的储备,增强项目的前瞻性,增加重大储备项目的内容,使更多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项目列入我州“十四五”规划盘子,切实保障投资项目库储备充盈。
(五)全面提升消费水平。一是在扩大城镇消费方面,应进一步引导城镇居民在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等消费热点的形成,鼓励发展养老、健康等新兴消费。二是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方面,积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和服务,推动消费转型,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三是要以贸易、餐饮、住宿等重点企业为抓手,引导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形成多个有发展实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限额以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