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乡村振兴】黄南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来源:黄南报     发布时间:2021-08-27    
黄南州认真落实7月29日中组部、8月24日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体现担当作为,着力探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政治引领,增强政治自觉一是深学领袖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领袖思想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印发《黄南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乡镇)建设行动计划方案》,到2025年全州完成54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97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104个乡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落实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三是狠抓教育培训。印发《关于加强新任村“两委”和乡镇班子成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通知》《关于举办全州“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暨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的通知》等,举办新任村“两委”和乡镇班子成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州委主要领导亲自授课,对乡、村党组织书记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提出具体要求。全州各级党组织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先后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集中轮训等能力提升培训班50期,参训2300余人次,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战能力。
坚持组织引领,建强战斗堡垒。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在移民搬迁点及时建立党组织,在矛盾纠纷突出的重点乡镇建立跨区域联合党工委15个,持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全面推行“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整合基层各类网格,推行“多网合一”。整合各类资金4196万元,深入实施“抓乡促村”提标升级工程,对20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标升级,全面推进乡镇“六化”和村级组织“六个基本”建设。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发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任务清单,对群众求助和投诉统一登记、首问负责、分类处置、限时办结。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小分队677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700余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1万余件。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定出台《黄南州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全州262个村在全面“破零”基础上继续壮大提升。截至目前,全州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超5600万元,村均收益达到21万元,其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5个,有效夯实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
坚持头雁引领,选优过硬队伍。一是配强乡镇班子。按照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精准科学选配熟悉乡村产业、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金融信贷、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二是配强村级班子。对照“三优三强三过硬”目标,坚持高标准、严把关,着力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村(社区)“两委”换届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平均年龄42岁,比上届下降5.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78名,比上届提升29.15个百分点;种(养)殖业经营能人和致富能手有132名,占44.6%,比上届提高28.21个百分点。三是配强驻村力量。严把选派条件关、人选来源关、人员构成关,采取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向123个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有力。
坚持人才引领,提升人才支撑。一是大力推动人才下乡。协调推进“三区”科技人才工作,选派468名“三区”人才,不定期赴基层、农牧科技园区、合作社等领域开展科技服务。开展百名人才下基层“一讲二办三助力”活动,组织教师、医务人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办班培训、实地指导、义务诊疗、科技推广等活动,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二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坚持全职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先后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42人。通过援青平台直接引才、项目帮扶引才、结对帮扶引才、人才项目引才、组团式引才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700余人。借助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台引进人才项目5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61人。三是着力培养本土人才。按照“定准产业”“找准主体”“对准市场”要求,充分整合就业、农牧、扶贫、文化等项目资源,培养热贡艺术、农村实用技术、有机畜牧业等特色人才500余人。扎实推进人才项目申报工作,组织申报精品项目30个、昆仑英才项目18个,2人入选全省领军人才培养项目,5人入选全省拔尖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计划,着力壮大懂农爱农、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
坚持典型引领,发挥示范效应。一是树示范带好头。各市县组建以市县委书记为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将建设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充实工作力量,成立县、乡两级志愿服务协会,健全管理运作机制。目前,已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393支,文明实践志愿者10315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39次,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达6万人次。二是夯基础塑环境。在全省率先建成“一网贯通、五级联动”标准化综治中心335个,实现综治信息平台在州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在全州262个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将全州公益性岗位人员、村(社区)“两委”成员、包村(社区)和联点单位干部全部纳入网格员管理,全州共划分网格4039个,配备网格员4763人、网格长975人。三是创载体育文化。积极开展“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全州60%的村镇设“善行义举榜”,征集挖掘家风家训200余条,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索南家打造为家风教育基地。将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热贡六月会、五彩神箭、那达慕大会、农牧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创新引领,完善机制保障。一是制度创新。坚持以党建引领“一核三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社区治理条例》《黄南藏族自治州水资源保护条例》《黄南藏族自治州林木管理条例》的制定修订,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以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黄南模式”。二是移风易俗。打造文化长廊展板,制作发放汉藏双语《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宣传彩页13000余册,利用州县电视台、微信媒体平台等方式,大力宣传营造和倡导农村牧区文明新风,提升乡风文明。全州262个行政村全部修订完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规民约》。三是健全体系。构建州级统筹主导、市县级组织实施、乡镇抓好落实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统筹联动、服务群众、风险防控、政策保障“五大体系”,推进全州社会治理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会治理力量得到有力加强,社会治理各项机制基本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建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