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南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四个不摘”重大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基本医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增强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织密织牢医疗“保障网”。一是强化医保政策宣传。常态化开展医保政策宣传活动,进村入户宣讲解读医疗保障惠民政策和措施,2021年累计发放汉藏双文宣传资料10.1万余份,组织医疗机构义诊服务7600余人次,发放药品及疫情防控物资 10.39万元。发挥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网络新媒体作用,多形式扩大医保政策宣传覆盖范围,确保群众掌握医保政策、懂得参保好处、明白报销流程。二是扩大参保覆盖面。加强与民政、扶贫等部门数据对接,即时将动态调整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数据在医保信息系统中进行数据标识,将农牧区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三重”保障范围清单,确保100%资助参保,患者100%享受医疗保障待遇。2021年全额资助并代缴全州6.17万重点人群参保缴费1938.01万元。三是提升就医保障水平。坚持解困为民、方便于民目标导向,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综合保障政策,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由大病保险对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给予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对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实施医疗救助,切实提高脱贫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
二、提升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实施医保“便民化改革”。将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基本医保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就医范围扩大至全州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用药最多处方剂量由 60天延长至90天。特慢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鉴定医院级别分别降为县域内有相关病种诊断科室的定点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简化认定流程,取消相关资料以及审核准入等经办环节。2021年,全州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待遇享受3.04万人次、发生医疗费用2786.86万元、基金报付2266.92万元、实际报付比81.34%。二是打通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互联网+医保”建设,加大对商保公司经办医疗保障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在参保缴费、持卡就医等方面通过线上与线下、窗口与网上协同服务和挂号、就诊、取药、化验、住院等全流程“一网通办”服务,实现看病就医“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三是多渠道拓宽患者帮扶路径。宣传引导建档立卡脱贫群众根据实际选择性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其他补充医疗保险,申请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助力患者减轻就医负担。分类调整医疗保障扶贫倾斜政策,在全面落实大病保险普惠待遇政策基础上,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的倾斜保障政策。
三、推进医疗保障助力乡村振兴。一是认真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征管工作,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并代缴,对农村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且纳入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在过渡期内(2021年至2025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逐年按递减比例给予资助,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州重点人群应参保人数5.79万人,实际参保5.46万人,参保率94.36%。二是持续巩固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巩固住院待遇保障水平,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两病”政策范围内的药品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救助保障,对医疗救助对象各项医保待遇报付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按政策规定给予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是提升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水平。依托医保信息管理系统精准识别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落实“先住院后结算”政策,实现州域内参保人员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推动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落地,推进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严控发生不合理医疗费用。持续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加大对诱导住院、虚假医疗、挂床住院、过度诊疗等行为打击力度,促进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