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农村稳定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农牧业经济发展呈稳定、有序推进的运行态势。
一、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林牧渔业经济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830.38万元(现价),同比增长4.83%。从分行业情况看:农业产值完成50781.92万元,林业产值完成6779.2万元、畜牧业产值完成115077.26万元、渔业产值320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992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4%,48.16%、3.8%、-3.03%、0.66%。从各行业产值占比情况看,农业占27.62%,林业占3.69%、畜牧业占62.6%、渔业占1.74%、服务业占4.35%。畜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经济作物小幅下降
截至8月10日,全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40071.04亩,同比下降0.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2018亩,同比增长6.7%;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55167亩,同比下降11.3%。
蔬菜瓜果种植面积590公顷,产量达8266吨,同比分别下降7.1%和16.3%。瓜果类产品产量主要来源于设施种植,我州蔬菜的主要品种为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分别占蔬菜总面积的20.55%,19.67%、18.31%。
(三)畜牧生产涨跌互现
前三季度,全州牲畜存栏达200.71万头(只),同比增长1.9%。其中牛存栏99.79万头,增长5.35%;羊存栏100.92万只,下降1.3%;我州畜禽出栏除了家禽外,猪、羊、牛的出栏均呈现较大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5.0%、9.11%、6.68%。畜产品产量达157330.1吨,其中:牛肉11214.74吨,羊肉4398.97吨,猪肉119.35吨。全州奶产量达24153吨。
(四)渔业生产低位运行
前三季度,全州完成渔业产值3200万元,同比下降3.03%。全州水产品产量400吨,同比下降15.78%。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仍是拉动农牧业经济的“主力军”。根据我州农林牧渔业结构组成,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0%以上,对农牧业的生产走势起到较大的影响,从现有情况来看,由于疫情影响,羊和牛出栏仍呈下降态势,畜产品市场经营、商品交易受到了一些限制和阻碍,势必对畜产品的出栏、交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且多停留在农家乐旅游、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生态循环发展种养结合、“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等,这些融合体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低,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贡献有限,接“二”连“三”发展遭遇瓶颈。
(三)渔业发展有待加强。我州水域生态条件较好,但我州没有“叫得上”、“打得响”的特色渔业品牌,加之养殖生产人员素质偏低,疫病防治技术缺乏专业指导,水产养殖业发展受限,导致前三季度渔业产值有所下降。
三、几点建议
(一)提升畜牧生产能力和效益。推进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提高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延长畜牧业产业链,促进农牧业企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涉农部门加大畜牧结构调整和草畜平衡工作力度,有序推进生猪、牛、羊恢复发展,尽快消除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保证肉蛋奶供应。
(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上下功夫,既能保障规划水平,也能控制规划成本,坚持农业产业园区布局与乡村振兴同步规划,深入实施“农业+”系列行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交叉重组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着力打造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的新农村发展格局。
(三)加快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广泛开展特种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和推广,逐步引进适合我州水域条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渔业养殖品种,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