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县连续3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近日,尖扎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2023年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这是继2021年以来,第三次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自评价工作开展以来,尖扎县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州委关于乡村建设评价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真实评价、系统评估、以评促进、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从谋篇布局、多路并进、标本兼治等多角度出发,全面评估县域乡村建设发展现状,对标补齐短板,以评促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角”谋篇布局,夯基固本绘好组织路径。始终站在“推进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和高度,坚持围绕乡村建设这一主线,以“三严三实”全步骤、全环节保障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一是抓严顶层设计,夯实评价根基。坚持“县抓总责,部门抓落实”原则,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县直各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制定出台《尖扎县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责任领导、责任人、完成时限,将乡村建设评价与乡村振兴战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议听取和研究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领导小组协调谋划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形成了多部门协调联动,常态化推动评价工作机制。二是抓严规划引领,压实评价基础。切实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精准描绘发展“一张蓝图”,探索实施“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在乡村建设中注重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统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村庄规划效率和质量。针对浅、脑山区与川水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着重在项目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向脑山地区倾斜,在县十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树立青海涉藏地区乡村振兴典型样板”目标,2022年和2023年共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297项,其中山上项目162项,占比54.5%,全方位全领域推动山上山下均衡发展。三是抓严宣传引导,筑实评价氛围。坚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乡村振兴宣传主题,结合“三农”、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采取“分众化”宣讲方式,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州关于乡村建设总体部署,不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对宣传内容进行分众化讲述,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扣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乡村建设重点领域讲清讲明乡村建设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对宣传受众进行分众化宣讲,以“群众的语言就是我们的选择”为原则,摒弃评价工作中的“专业术语”,拿起“方言藏语”,确保在直白表述中,抓住理论重点。对宣传方式进行分众化使用,全面统筹“网、微、台”全渠道和“文、图、音、视”全媒体,着力打造宣传矩阵,确保宣传受众全覆盖。通过融媒体同步报道、自媒体及时转发、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余次,撰写、转发相关工作情况30余条,结合工作重点,访谈镇村干部34人,随机入户423户,真实客观反映尖扎乡村建设的实际和群众的所期所盼。
“长角”纵深推进,多路并进绘好工作路径。坚持将乡村建设评价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三个优化,突出三个导向,持续推动乡村建设评价工作走深走实。一是优组织,突出务实高效导向。按照“建立评价、查找问题、推动解决”的乡村建设评价工作机制,巧借第三方评价机构之力,邀请省规划设计院,在浅脑山区、川水区及农牧区分别选取3个乡镇9个村,细化发展水平、农房建设、村庄建设、县域建设4方面71项指标,通过部门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农牧民群众对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查找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巧借群众共建之力,携手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群众反映问题为重点,探索建立“1+9+N”县级主抓,9个重点村实施,群众配合的前期调研模式,共收回村民有效调查问卷907份,村干部有效调查问卷57份。巧借云端数据之力,结合遥感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社会大数据等综合比对,采集村景2008张,深入客观了解乡村建设实际情况,实现“借智借力”“借梯登高”。二是优机制,突出长治长效导向。针对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准确把握“查、研、改”的逻辑视角,做到真看、看准、实看,以问题整改的良好成效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查”为切入口,组织县纪委监委和住房建设局采取实地督查和听取汇报的方式,先后开展督导检查工作20余次,对乡村建设工作进行督查检查,了解工作进度,找准症结、差距,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以“研”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相统一,先后召开4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回头看”工作,对检查情况进行深刻剖析和挖掘,查找背后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一步分析解决困境补齐短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以改为落脚点,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差距,一并纳入统筹整改,明确责任、跟踪推进,坚决防止评价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是优总结,突出结果运用导向。全力支持配合省规划设计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工作,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现场调研、分析评估、形成评价报告等方式,收集乡村建设成效与问题的具体案例,对照指标预期值,评估工作进展和成效,采取村级初审、乡镇复审、部门核准模式,分层分时研判评价工作,先后召开4次专题会议听取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切实保障调查数据质量,形成2022年乡村建设评价报告,深入挖掘罗列5条问题,并从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农业产业等领域进行分类汇总,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确保发出一份建议,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批制度、深化一域建设。
“微距”精准定位,标本兼治绘好民生路径。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工作为契机,将乡村建设评价反馈问题与乡村振兴整体大盘相融合,打好整改落实“三张牌”,聚力创造内外兼修和美乡村。一是打好“环境”牌,打造秀美宜居乡村。为解决评价报告指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和“垃圾分类处理仍是突出短板”的问题。制定下发《尖扎县打造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实施方案》,投入资金1126万元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及水厕改造建设项目,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村3个,建成6个污水处理厂(站),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强化试点先行,将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探索推进“积分商店”等模式,投入资金1993万元用于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维,实施垃圾分类的自然村占比达到9.5%,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二是打好“民生”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解决评价报告指出“乡村风貌特色仍需提升”和“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尚不满足村民期望”的问题。投入资金2743.5万元,完成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村庄风貌协调度提升至6.9,村庄整洁度提升至7.4,以点带面带动全县乡村面貌再上新台阶。大力实施村级卫生室设备及人员配备等建设工程,强化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文化广场40处、射箭场21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实现全县村社全覆盖,农牧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三是打好“经济”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针对2021年评价报告指出“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聚焦打造“青海民宿第一县”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投资2.05亿实施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参加文化旅游资源专场推介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五彩神箭射箭邀请赛,“千人安多则柔表演”“千人达顿宴”成功认证两项世界纪录,“五彩神箭 灵秀尖扎”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农牧产品和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4000万元,带动脱贫群众就业630余人。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旅游”等新业态,坚持以“牦牛、藏羊、冷水鱼、高原夏菜、青稞、马铃薯、油菜”七大产业为发展重点,通过农牧业合作社建设,带动农牧民入股2749户7985名、年人均增收24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48元,增幅9.1%,农牧民群众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023年,尖扎县将继续抓住乡村建设评价的机会,总结运用好2022年度乡村建设评价中总结的理念、方法、成果,紧紧围绕评价内容中的4个核心目标57项指标数据要求,选取3个乡镇10个村庄,进一步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深入调查研究,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配合专家团队开展数据收集、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等工作,依靠调查和分析数据,进一步摸清全县乡村建设发展状况和成效,查找出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并根据评价报告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