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定方向 对症施治开良方
——州住建局突出六项举措推深做实乡村建设
近年来,州住建局深入贯彻省州党委、政府关于乡村建设行动重要战略部署,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统筹协调发展。以分秒必争的状态和事争一流的决心在重点突破上深入研究、强力推动,为乡村建设工作解难题、出良方。
“把”准乡村建设之症。一是开展乡村建设评估,全面梳理全州262个行政村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等9个方面数据,查找农牧区基建、人居环境等方面问题35条,个性问题393条。二是以市县为主体,通过自评、第三方评估,评定全州“美丽宜居型”村庄1个,“整治提升型”村庄43个,“基本整洁型”村庄174个,“建设成效不明显型”村庄44个,全面摸清乡村建设底数,为后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以尖扎县为样本县,引领全州乡村建设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对乡村评估再对接,对表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提升选定项目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
“谋”定乡村建设之策。一是充分运用乡村评估工作成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群众需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征求群众意见28条,提升工作针对性。二是围绕“谁来建、建什么、怎么建”,出台《黄南州推进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将乡村建设细化为完善住房建设机制、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等24项重点任务,明确乡村建设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三是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全州262个行政村发展规划和《黄南州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1+2规划》《黄南州乡村振兴试点村规划》等,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建设高原美丽乡村212个,覆盖率80.9%。54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省总数的29.51%。
“创”新乡村建设之路。一是对标省级机构设置情况同步成立黄南州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印发《黄南州乡村建设协调推进机制》《黄南州贯彻落实“千万工程”经验 开展乡村建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抽调州直16个部门副科级及以上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乡村建设工作每周调度通报制度,全力推进乡村建设。二是更新工作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倡导农牧民全过程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管护等乡村建设重要事项,推进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三是创新工作方式,示范引领推进乡村建设。推进同仁市集中各方资金统筹打造,尖扎县乡村建设与文旅融合,泽库县乡村建设与“拉格日”有机畜牧相结合,河南县“三清三改”助推全域无废建设等方式,先行先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
“聚”集乡村建设之力。一是加强统筹整合,大力推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建设模式,以市县为单位实行跨行业职能部门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去年以来,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居住条件改善等8大类重点工程,整合投资6.704亿元推进乡村建设,州级经验、市县做法得到省住建厅发文学习推广,全省乡村建设观摩会在同仁市召开。二是紧紧抓住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红利,多方汇聚民间、社会、行业投资。近年来,建成6个百企联百村、212个高原美丽乡村、33个党政军企共建村、3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村和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乡村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三是扩大群众参与,坚持以乡村群众的真实意愿、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为导向实施乡村建设,提前一年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要求。对有建筑工匠的213个村、4065名工匠积极开展动员,激励本地群众自觉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主力军”。
“提”升乡村建设之效。一是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累计投资59.26亿元,整合实施乡村建设项目172项。稳步推进道路、供电、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乡村建设成果日益凸显。二是扎实开展工作督导,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村社,逐户开展调查工作,开展乡村建设督导检查19次,梳理问题203条,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保障了乡村建设“办实事”,杜绝“堆盆景”。三是树立“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思想自觉,恪守建设底线,依据项目建设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实施跟踪评估,确保建设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理”顺乡村建设之治。一是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支持鼓励各村结合当地实际完善村规民约272个。倡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等良好乡风民俗,唤醒农牧区“精气神”。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标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享受优惠政策群众承担村庄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等职责,扎实开展“三清三改”政策宣传和反馈问题整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村容村貌提档升级。三是积极推进乡村工匠建筑技能提升培训,开展乡村技能培训86个村,2395人次。挖掘、培养一批懂技术、扎根农村、服务乡村建设的本土人才队伍,为加快美丽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