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州全面抓实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8-20    

今年来,黄南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同频共振,着力强堡垒、聚贤能、兴产业、优治理,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提供坚强保障。

强堡垒,扛牢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坚持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鲜明导向,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州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党委政府共同抓、各有关部门协力抓的责任体系,完善领导联系点机制,制定《黄南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工作机制》,31名厅级党员领导干部、54名州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点115个村(社区)党支部,市县、乡镇两级兜底覆盖确定联系点,推动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向一线下沉。二是建强基层组织。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围绕政治意识淡薄、战斗力不强、乡村振兴滞后、治理能力不足4个方面,聚焦10种具体问题情形,综合分析研判确定8个软弱涣散村、8个重点防控村,着力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力度。开展农村(社区)党员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全州农村(社区)党员档案室规范化创建达标率为94%,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三是明确工作任务。抓好全州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对标对表年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目标要求,精准聚焦工作重点难点,梳理盘点13项重点工作任务,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薄弱点,结合基层实际,制定《黄南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调度表》,实行挂图作战,动态掌握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为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

聚贤能,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坚持选好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村党组织生力军。一是选优建强村级干部。按照“省级抓示范、州级抓重点、县级抓兜底”模式,全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先后选调10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级示范培训,60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州级重点培训,其余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市县兜底培训,大力提升村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头雁作用。动态调整不适宜、不胜任村干部,对不能胜任工作的9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撤换调整。统筹用好5个事业编名额,畅通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事业单位考录渠道,有效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选优派强驻村干部。制定“组团式”帮扶队伍管理措施,择优选派369名驻村干部向乡村振兴一线集结。推行“一述两推三审四评议”机制,对不担当作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10名驻村干部评定为不称职,对表现优秀的47名驻村干部通报表扬,对因家庭困难或个人特殊原因而无法继续脱产驻村的11名驻村干部按程序调整。注重选树驻村先进典型,评选推荐9名驻村干部获得全省优秀驻村干部荣誉,2名驻村第一书记推荐成全州“身边榜样”人选,持续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动力。三是选优备强后备干部。谋划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计划,按照“选得好、育得强、管的着、用的上”总目标,把选育管用村级后备干部纳入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结合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按照政治思想强、带富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担当精神强“四强”标准,指导各市县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计划工作方案,明确选人标准、拓宽选人渠道、规范选人程序,按照支部书记1:2比例,其他岗位1:1比例。全州动态储备1310名村级后备人才,111名村党支部书记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占比43%。

兴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依托特色资源,结合各市县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一是特色产业实现新提升。同仁市通过实施“一村一产业、一乡一特色”发展模式,以犏牛藏羊养殖、瓜什则酸奶制作、“日秀玛”饲草产业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尖扎县积极推广牦牛“三赠三适”和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打造牦牛藏羊“培繁售”一体化产业链。2023年全县村集体总收益1333.57万元,平均每村收益18.1万元。河南县以有机产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兰龙雪多牦牛保种场、多松万只欧拉羊和柯生乡无角欧拉羊养殖基地、青甘川交界地区活畜交易集散中心、三江牧场冷鲜肉等齐备的生态畜牧业产业链,研发奶肉骨皮毛绒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有机产品330余种,完成26项144类商标注册,创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二是文旅产业实现新突破。聚焦“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立足自身优势,创建以同仁“热贡文化”、尖扎“神箭文化”、河南“蒙藏文化”、泽库“游牧文化”等区域文化为基础旅游产业链,打造泽库县和日生态景区、河南县双鱼湖景区、尖扎县坎布拉和德吉景区等A级景区21家,培育创建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家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园区、1处省级旅游休闲区。截至上半年,全州旅游人数410.35万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3.47%。三是产业品牌释放新活力。通过“会展推培”四种方式,讲好黄南品牌故事,借助津洽会、青洽会、推介会,全方位推介优质农畜产品和人文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和农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采取“走出去‘讲’,请进来‘看’”的有力举措,全面打响了“源味河南县 牛羊天下鲜”“泽优牧品”“金黄果”饮品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机制,推进高端“窗口”建设,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建成“黄南州乡村振兴特色产品馆”,重点推出雪多牦牛肉系列产品、牦牛酸奶、金黄果饮品、民族手工艺制品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打通农畜产品营销渠道。

优治理,夯实乡村振兴治理根基。不断巩固“一核三治”基层党建品牌,拓展“五治联动”基层治理体系,实施《基层党建“提能兴村”优治行动》党建项目,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是推动联系服务网格化。按照“党建统领、网格覆盖、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精准、精细、高效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以小网格构建基层党建“大格局”,建立“乡(镇)党委+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网格员”的指挥体系,整合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三支队伍”,切实打通网格化服务治理末梢,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二是实现民情处置常态化。吸纳民警、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社会力量,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行政调解为辅、司法调解补充的多元调解队伍,落实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创新群众行为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改习惯、以习惯树新风,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主动性。截至目前,调解矛盾纠纷887起、提供“微心愿”服务300余件。三是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规范运行四级综治中心,推动实现综治平台、村级监控、雪亮工程一体化接入办公。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模式,直击“窗口”办事堵点,将24个部门211条政务服务事项开通网上受理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结,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