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南州深入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把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的需求、对健康的期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机制、资源下沉、人才培养等多维度策略,激发基层医疗的无限潜能,打通群众基本医疗“最后一公里”,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好看病”“看好病”的梦想照进现实,基层群众的卫生健康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截至11月,全州乡镇卫生院门急诊总量达到9.98万人次、住院0.53万人次、医疗总收入2201.19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6.26%、77.08%、41.91%。
一、以“政策”为保障,实化任务措施。制定印发《黄南州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实施方案》《黄南州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提能力、沉资源、强队伍、保重点”四个层面提出18项“强基层”措施,量化指标,明确任务,加强保障,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二、以“项目”为支撑,补齐短板弱项。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持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先后投入6417万元完成18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同仁市瓜什则乡卫生院整体搬迁、兰采乡卫生院温泉分院建设项目,建设旗舰中藏医馆14个、中藏医阁20个、配备诊疗设备200余台件,建成职工周转房88套。目前,全州所有乡镇实现卫生院全覆盖,其中1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社区医院能力标准,2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其余34家全部达到基本标准。
三、以“藏医”为特色,满足多元需求。全州37家乡镇卫生院按照“一院一策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掘中藏医药资源优势,通过中藏医馆建设、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等举措,逐步形成以中藏医为主,中藏西医并举的特色诊疗服务体系,诊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州37家乡镇卫生院均能开展中藏医药服务,建成中藏医馆15个,中藏医门急诊人数、中藏医住院人数和中藏医医疗总收入分别达到3万人次、0.3万人次、1002.08万元,分别较2023年同期增长72.94%、88.76%、63.54%,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药诊疗人次占比达到51%。全州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中藏医药适宜技术19项。其中5家卫生院达到25种以上,极大地满足了基层群众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四、以“人才”为资源,夯实关键支撑。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积极探索多渠道的人才激励、引进和培养机制,持续做实做细人才引育工作。全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等政策,实现37家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制全覆盖,全州乡镇卫生院平均月绩效工资由原来的600元增长至3000元。通过采取“往上送”“向下派”“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方式,累计举办“青年英才”、中藏医适宜技术推广、藏医针灸学等专题培训班等20余期,实现全州乡镇医务人员培训全覆盖。选派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20余名省级医疗机构专家到州内医疗机构坐诊,州、县两级医疗机构下派业务骨干500余人次到乡镇卫生院巡诊坐诊,进一步补齐基层人才紧缺的短板。建立健全“县管乡(村)用”的用人机制,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并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五、以“服务”为宗旨,推动资源共享。按照“县镇(乡)共建”的思路,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县域医共体专家资源下沉助力基层服务能力的通知》,全州组建4个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妇幼保健、疾控和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逐步形成“以上带下、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促进人员、业务、病人、管理上下互动,有序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见效。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医共体牵头医院分院,派驻骨干医师长期坐诊,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逐步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改革,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85%,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达到65.2%,较上年同期提高32.3%,大病重病患者向县内回流、常见病多发病向基层回流的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