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在线

同仁县扎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黄南州政务在线     发布时间:2018-08-20    

同仁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把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调整结构,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减麦、扩薯、增饲,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的思路,持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1.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4万亩,油料作物2.1万亩,其他作物2.9万亩。在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深入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开展牦牛“一年一胎”和藏羊“两年三胎”,试验母畜受胎率达85%以上,产羔率在89%以上。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9.86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87万头(只),奶类产量4238吨,肉类产量1239吨。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流转土地163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736栋(其中光伏温棚300栋)。今年上半年,实现全县农林牧业总产值18435.54万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10260.31万元,同比增长4.82%。

补齐短板,着力促进融合发展。抓好农牧基础项目建设,落实农牧业项目资金5673.28万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牧民经营主体等,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同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原之宝等7家企业入驻园区,列入省级第二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拟定的同仁县乳产品加工产业园、同仁县现代果蔬与休闲产业园、同仁县瓜什则乡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列入全省农牧业产业园名录,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热贡文化、六月会、赛马会等盛会,打造扎毛乡乡村旅游、保安花儿沟等生态旅游项目,全力推动同仁服务业、旅游业发展,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开辟新途径。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强化科技服务力量,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快速通道,打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

增强效益,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合理利用各乡镇轮歇地、撂荒地,全力抓好黄果、饲草和蕨麻、五彩土豆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把发展黄果梨作为富民产业,计划用5年的时间以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方式打造万亩黄果基地,建立特色黄果梨生产标准化加工基地,全力推进特色黄果梨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打造“同仁黄果梨”特色农产品品牌。2018年在格拉滩、羊直沟等地种植黄果梨3016亩,在加吾、牙浪、曲库乎等乡镇种植中藏药材1570亩。抓住高原之宝企业投产的有利时机,建设生产加工基地1处,奶源基地2个,中心奶站1个,提标升级奶牛和犏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农牧民发展奶牛产业。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高原之宝、隆青金黄果等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加大特色农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的宣传力度,11家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特色农畜产品商标,“同仁黄果梨”取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强化创新,着力提振新动能。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共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01个,注册资金总额5.3亿元,入社户数10544户;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1家,已通过省级资格认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77家。不断深化农牧区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光伏扶贫模式,在保安镇塔湘滩通过招商引资,投资1.5亿元,建成集光伏发电、日光节能温室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光伏温棚科技示范园。扶持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00户,每户每年补助3000元;并引导保安镇双处、全都2个贫困村村级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入股到园区,实现每村每年分红25万元。同时,借助同仁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式,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在全县69个行政村设立物流服务网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本土企业的销售渠道,推广本土特色产品,引领农畜产品向高端市场发展。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