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邀您一起谈】
善建筑城 绘就美丽黄南新画卷
黄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 局长 阚广宏
主持人:您现在收看的是黄南州广播电视台"十三五"成就邀您一起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黄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阚广宏。
阚广宏:您好,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一头牵着老百姓的冷暖,一头牵着发展大计,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回眸“十三五”,黄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新的成绩?
阚广宏:“十三五”以来,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一优两高”和“三区建设”中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求,立足区位特点,深入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狠抓住房保障和基础设施提质扩容,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乡村容貌治理,城乡品质和环境面貌大幅改观,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突破。
一是城乡建设思路日趋完善。始终坚持思路先行、科学引领的原则,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五个示范省”建设等战略为动力,制定出台《黄南州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2020-2035年)》,提出黄南州城乡建设“121”发展思路(即“一带”“西宁—成都”走廊上的绿色产业发展带;“两区”尖扎县、同仁市打造文旅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山水城镇密集区,泽库县、河南县打造生态有机畜牧业和高原特色城镇相互促进的高原城镇示范区;“一中心”将州府所在地同仁市隆务镇打造为青南藏区最宜居的城镇)。2019年职能划转前,修编完成尖扎、泽库、河南三县总体规划(2016-2030)、县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编制同仁县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编制完成《同仁县北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尖扎县城北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一批县城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同时,委托编制了农牧、水利、交通、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河南县“多规合一”、水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州32个乡镇实现规划全覆盖,编制完成了全州256个农村牧区村庄规划,即为“十三五”住房和城乡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又为“十四五”住建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期委托专业团队,启动《黄南州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黄南州“十四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为“十四五”完美开局提供科学指导。积极推进同仁、尖扎“两个高铁新区”及四县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纵深推进。全州共落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2项、总投资61.56亿元,较“十二五”增加53.96亿元,增长7.1倍。重点实施了四市县市政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旧城改造、地下管网管廊、供热及垃圾污水处理、街面改造、绿化亮化等七大类项目。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8个高原美丽城镇,康杨镇、多哇镇美丽城镇建设先后评定为全省美丽城镇建设优秀等次,同仁唐卡艺术小镇、坎布拉运动休闲小镇两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启动同仁、尖扎6.7平方公里城北新区建设,拉开城镇建设“新骨架”,实施44个建设项目,投资30.92亿元,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标扩容步伐。同仁市于2020年完成“撤县设市”工作,同年启动“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同仁试点”建设,黄南美丽城镇建设步入快车道。同时,全州城镇发展指标大幅提升,全州城镇规划面积达到51.0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8.88平方公里,增长率9.9%;城镇建成区人口达到18.49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11.99万人,增长1.85倍;城镇化率预计年底达到40%,较“十二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建成城区道路62.1公里,给水管网36公里,排水管网93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1.7平方米,城区供水实现全覆盖,供电普及率100%。城区绿地率26.37%,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16%,分别较“十二五”末提高24.61、13.26个百分点。四市县建成公园4个,占地面积1.53平方公里,建成工业园区4个,占地面积5.564平方公里,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投资6.8亿元,新打造高原美丽乡村105个,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17.2%提高至57.5%。投资9000万元,实施3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其中扎毛村和立仓村被住建部评为“最美宜居村庄”,扎毛村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积极争取投资1.5亿元,实施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州项目,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踏上新征程。投资7.72亿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及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特色文化景点打造等项目,农牧民生产生活品质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城乡精细管理稳步提升。修建污水处理场8座,较“十二五”末增加一倍,生活垃圾分拣处理设施1座,铺设污水管网45公里,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场17座,较“十二五”末提高70%,新投放垃圾斗1201个、垃圾桶12903个、垃圾收集车355辆。全州城区集中供热224.16万平方米,是“十二五”末的4.63倍,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85%和91.63%,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21.99和3.28个百分点。
五是行业综合实力发展壮大。全州建筑企业57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99名,较“十二五”增加32人,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2亿元。截至2019年底,全州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5亿元,本州资质内企业完成总产值7.5亿元,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7.2%,星级建筑达到16.16万平方米。恢复全州建筑工程“金牛杯”评选工作,评选出“金牛杯”工程1项,优秀项目经理5名,优秀建筑企业5家。积极推广散装水泥应用,建成10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较“十二五”末增加8家,年生产规模达到380万立方米,较“十二五”末增加180万立方米,散装水泥使用量达30万吨,使用率达到80%,散装水泥使用率名列全省前茅。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100%。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工作在全州稳步推进,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主持人袁慧:十三五期间,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落实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阚广宏:十三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城乡住房品质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城镇住房水平明显提高。累计投资13.51亿元,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47万余套,棚户区改造1.53万套,老旧小区综合整治5791户,基础设施配套项目48个,以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不断健全,住房租赁市场得到有序发展。引进9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实施16个总投资27.25亿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面积78.67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48倍和2.25 倍,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5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加8.5平方米,户均套数约1.2套,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已由刚性需求转为改善性需求。
二是农牧民居住品质显著提升。按照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行业扶贫要求,投资3.24亿元,完成农牧民危旧房改造1.2977万户,惠及6.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77户,投资0.92亿元,惠及1.47万人,现行标准下的农牧民危旧房提前一年基本得到改造。投资1.56亿元,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4072户,惠及1.7万人,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7.4平方米,农牧民住房安全保障已基本覆盖,并逐步实现抗震、保温、节能等功能的优化,实现了农牧区住房从“有没有”到“安全不安全”转变,并向“好不好”提升。
三是房地产物业服务持续优化。推行物业管理信用评价制度,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物业服务星级收费改革,出台了《住宅小区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现有物业17家,从业人员200余人,管理住宅小区47个,服务面积50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18%,全州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和小区管理行为逐步规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逐渐提升。
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修编实施《黄南州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编制完成《黄南州城镇规划风貌导则》《黄南州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规划》《黄南州生活垃圾填埋场专项规划》《黄南州生活污水处理厂专项规划》“一导则三规划”,全面推进“洁净美”专项行动,“街长制”“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工作全面落地,实现常态化市容环境有效管理。全力开展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州直及各市县均成立城市管理局,完成城镇地下管网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多渠道的城镇管理新模式,圆满完成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所有问题整改,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完成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治理,村庄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个别有条件的地区将城镇污水管网已经向村庄延伸。
主持人袁慧: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思路和想法?
今后,州住建局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住房城乡建设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让城镇生活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富足”的发展目标,着力转变城乡发展模式,以“121”城乡发展新思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一是做大“十四五”项目库。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万千百亿”项目储备要求,以储备500亿元项目库为目标,不断完善《黄南州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项目盘子,为今后5年黄南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二是做强高原美丽城镇。以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试点工作为契机,立足区位优势、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以出境通道为主线的城镇群,将同仁市打造为次区域中心城市,并在全州开展美丽城镇提档升级。同时,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和文明城镇为目标,实施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容环卫管理体系,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运菅管护能力,健全城市管理及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建设全州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推行城市管理智慧化、信息化、现代化。
三是做美农牧区人居环境。继续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州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提高村庄整体建设品质,打造“高原美丽乡村”升级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推动城乡专项规划、镇村建设、城乡要素市场等发展,努力做到城乡基础设施向周边乡、周边村辐射,推动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管网就近向乡村延伸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同时,结合各村庄搬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牧民保障房建设、居住条件改善等项目实施,使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依镇靠乡集中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设施覆盖面和管理效率,增强群众共享各类公共服务的获得感。
四是做优传统村落保护。加快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项目,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和保护建设,科学系统地做好分类保护工作,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利用层次类别,延续和传承城镇历史文脉,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能力。同时,围绕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等特点,从建筑设计、主色调、门面装饰等细节入手,扎实开展老旧小区和既有建筑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提升城乡新形象。“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将继续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厅的正确指导下,在四市县住建局和州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心聚力,善建筑城,绘就美丽黄南新画卷,给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