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生态青海“输出”绿色未来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19     作者:谭梅

1.jpg

草原上转场的羊群。本报记者 尹耀增 摄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里是三江之源,每一滴水滋养着生态万物;这里是绿色有机的“摇篮”,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作为中国“生态之窗”、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的青海,近年来,随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的全域推进,全省上下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等六大任务,部省协作、共同发力、高位推动、试点先行,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合力打造“青字号”品牌,以行动点亮“绿色未来”。

“青字号”

打开绿色品牌视野

牦牛、青稞、藏羊、高原冷水鱼、柴达木枸杞、富硒蔬菜、蚕豆、菜籽油……在今年6月的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我省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一经展出就打开了不少外地游客的高原绿色视野。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青字号”特色农产品销量稳步上升。

自2019年我省与农业农村部就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签订了部省共建框架协议以来,我省依托牦牛、藏羊、枸杞、冷水鱼、油菜等高端品牌策划,持续推进“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区域品牌,“青字号”绿色品牌已被大众逐渐熟知,走向中高端市场。

目前,大通牦牛、兴海青稞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特别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青海牦牛”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央视及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布青海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广告。全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60个。柴达木枸杞正式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

如今,我省已经培育、打造、扶持179个农牧业品牌,设立26个青海特色农产品营销促销窗口,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4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

同时,通过“青字号”农牧业品牌的倾力打造,全省已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企业主动创建、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我省农牧业品牌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身品牌建设能力不足,带动农户参与品牌建设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品牌建设主体还有待提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品牌影响力有待拓展。

因此,全省各地要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推进品牌创建。

“高质量”

拓宽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既是当前我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青海,从高原跃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涉藏地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省份,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这背后,离不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关键环节。

青海的农畜产品有着天然的“绿色”标签,为了强化这一特征,进一步凸显比较优势,全省开展化肥农药双减行动,增强青海农畜产品的辨识度,让优质的农畜产品更好地体现市场价值。

自2019年以来,我省化肥农药“两减”行动见到实效。2019年完成试点面积7.6万公顷,实现全省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24.4%、21.3%;2020年完成试点面积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4万公顷,建设试验对照田70个,实现全省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40%和30%以上。

目前,全省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90%。在8个县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在4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7.5%、62%、95%。“两减”行动的实效,让绿色有机成为青海农牧业的底色。

站在新时代高度,青海牢牢把握契机,通过农药减量生态控制等绿色技术,积极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牵引带动全省“三农”工作走向高质量发展。

如今,从生产技术到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青海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成为全省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多赢”之举,改良土壤、改善水环境、净化空气等溢出效应广泛释放,“一优两高”战略掷地有声。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不仅加速了青海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使“青海绿”更加浓郁靓丽,同时也让青海高质量农业大道更加开阔。

试点、破题!创新、改革!通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青海以自己的成功实践树立起一个新的“绿色样板”。

“输出地”

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

从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到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绿色有机始终是指导生产、促进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种养结合、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构建农牧循环发展体系,绿色输出地的打造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我省企业也在不断前进的脚步中找寻着新发展方向,从单打独斗,到开启新的发展模式,我省的藏羊、青稞等特色产业均从“小特色”到“大产业”迈进,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

作为我省的龙头企业,青海三江一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牧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联合湟源县13家农牧民合作社,组成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了饲草种植基地、饲料生产基地、肉牛繁育养殖基地、有机肥生产基地和牛羊屠宰加工基地,打通了循环农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牦牛饲养管理统一”、“屠宰加工统一”的标准,引领合作社和种植户养殖户向标准化方向迈进。

目前,像青海三江一力一样组成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在我省有14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80余家。为进一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我省启动建设国家级牦牛产业集群。一家省级产业园和两家科研院所参与牦牛集群建设,为全省牦牛主产区农牧民增收提供了保障。此外还建立了青稞、油菜、有机肥产业联盟。

我们欣喜地看到,紧扣“绿色发展”理念,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我省以打造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壮大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为举措,谋划转变生产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高原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面对“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如何走得更好,我省农业部门也在积极高位推动、合力创建,推进全省农牧产业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功能转变,从提高单要素生产率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培育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畜产品品牌。

当前,在省委省政府全新谋篇布局中,青海增强优势,补齐短板。紧紧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全省上下当以增量、提质、补链、扩输为路径,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聚集资源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增加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牧产业,不断提升“青字号”农畜产品的含金量和绿色纯度,把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向历史新高地。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