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冬之晨。贾吉学 摄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高度关注、寄予厚望。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上青海高原考察,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今年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2年新年贺词,提到“黄河长江‘母亲河’、碧波荡漾青海湖、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是青海的生态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又容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青海心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对青海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担当,切实保护“地球第三极”生态。
国家公园示范省稳步推进
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生态实践,是青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青海在全国率先承担起先行先试任务,开启了中国建设国家公园的新纪元;2017年,青海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之一,青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2019年6月,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并于8月共同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是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历程中,青海摸着石头过河,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持,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公园建设“青海经验”。
责任在肩,使命在前,青海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主要目标,在全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首届国际生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果更受瞩目,更具影响力、美誉度。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生态管护员康杰说,从草原到国家公园,这是件很让人自豪的事。他自从2016年成为生态管护员后,加强了生态管护,乡管护范围内藏野驴到处能看见、棕熊也经常出没,河湖也重新清澈了。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站在新起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青海一定能书写更加精彩的生态故事,擦亮美丽青海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
“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
相信很多去过玛多县鄂陵湖的人,都遇上过这样的场景:湖面波光粼粼,湖面上斑头雁、赤麻鸭等水禽尽情嬉戏,草原上藏野驴、黄羊悠然漫步。
如今的生态场景来之不易,更显弥足珍贵。曾经,这里草场退化、野生动物淡出视野、大小湖泊消失,全县4000多个大小湖泊干涸一半以上,大自然向人类发出了警示信号。后来,这里相继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一期、二期,生态不断向好,重现“千湖”场景。
变化不仅仅是在玛多县,经过这些年的保育,三江源生态系统逐步得以改善,林草植被覆盖度快速增加,湖泊水域和湿地面积明显扩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不断提升。
尽管三江源生态变化很大,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依然堪忧,草地退化,雪线上升,冰川萎缩趋势远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2021年,全省国土绿化、草原生态修复、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林(草)长制建设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根据《青海省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完成国土绿化34.35万公顷(515.2万亩)。
一年来,青海坚持以国土绿化为抓手,结合黄河流域林草生态保护和建设,高质量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退化草地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城市周边、农牧村庄、交通沿线、河道两岸高标准绿化,科学研究推进高海拔、寒旱区等困难立地条件区域造林种草。持之以恒守护“中华水塔”,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时代强音。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青海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规划、协同推动”的重大原则,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突出黄河保护,强化黄河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距离黄河发源地约古宗列曲3公里处,这里是“黄河源头第一家”求中的家,作为距离约古宗列曲最近的保护者,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保护河源的理念和精神代代传承。因为求中一家人始终坚信,保护好黄河源,就是在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在青海还有无数像求中一样的家庭。
上游有水下游丰,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那样,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据统计,这些年来黄河上游来水量持续偏丰,省内黄河流域2005年至2018年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225.6亿立方米,较1956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增幅8.2%,出省干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天下黄河青海清”已成为水质改善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