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十年青海湖实现华丽蝶变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05-17     作者:赵俊杰

十年 青海湖实现华丽蝶变

新增水体面积相当于34个西湖的面积

黄南新闻网讯  5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青海湖生态保护修复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报道指出: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4625.6平方公里,相比10年前增加了近220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34个西湖的面积。昔日大片的沙地,如今已经变成了湿地。

正是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陆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青海湖实现了从生态退化恶化到生态向好的华丽蝶变。

湿地成了鸟儿的乐园

青海湖北侧的布哈河入湖口,有一片巨大的湿地,这便是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的核心区。5月,在阳光的直射下,湿地生机勃勃。湿润的气候、清静的环境,吸引成千上万只水鸟在此栖息繁殖,黑颈鹤便是其中一员。

在青海湖栖息的两百多种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最为珍贵。全世界有8000多只黑颈鹤,在青海湖活动的黑颈鹤有100多只。每年4月下旬,黑颈鹤飞到这里孕育新的生命。

生活在布哈河口湿地不远处的牧民,为了黑颈鹤,让出了自己生活的家园。每年6月上旬,当地牧民赶着羊群准时迁徙到别的草场,为栖息在这里的黑颈鹤和其他水鸟提供舒适的繁殖环境。过几个月,等到鹤宝宝们长出翅膀,跟着父母到南方过冬时,牧民们赶着牛羊又回到这里。

“每年四五月,黑颈鹤喜欢到这里繁育后代,足以说明这片湿地的水质是良好的,适宜水鸟生活。”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说,我国的许多湿地都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便是其中之一。每年有大天鹅、斑头雁、棕头鸥、黑颈鹤等两百多种十余万只候鸟不远万里,从南方飞到这里繁衍生息。

对青海湖湿地而言,黑颈鹤等众多水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湿地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鸟的生存,因而水鸟可以作为监测湿地环境变化的一项客观生物指标。

“十三五”以来,我省共投入专项资金10888万元,用于青海湖湿地保护修复,先后开展实施了湿地植物恢复工程、鸟类栖息地改造、湿地监测以及附属设施建设等,使得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生态趋于良好,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50余万亩沙丘变绿洲

青海湖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和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

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是环青海湖沙区的重点沙化县。这里的沙丘一度吞噬着青海湖畔的草原,威胁着铁路和公路。十几年来,当地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法,治理青海湖地区的沙漠,现已形成绿色景观带,保护着青海湖生态。

在环湖地区,通过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林业项目的实施,人工营造的灌木林逐步成林,封山育林地在围栏封护和专人管护下,植被得到自然恢复,林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逐渐发挥出来,青海湖流域沙区的沙化程度逐渐减轻。

“以前一刮风,青海湖周边黄沙漫天,家门都出不了。”家住海晏县三角城镇的牧民才让扎西说,通过多年的努力,沙丘得到较好治理,还出现了泉眼。

受益于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牧民桑太,将家中一多半的草场禁牧,剩下的实行草畜平衡。桑太说,现在牛羊少了一半,收入却多了一倍。更让桑太高兴的是,随着沙化草场得到治理,原本失去活力的草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据统计,青海湖周边地区现有沙化土地170.7万亩、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1.7%。“十三五”以来,省林业和草原局持续加大沙漠化土地治理力度,青海湖周边地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50余万亩。

旗舰物种稳中有增

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随着工作人员移动鼠标,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展现在屏幕上。在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观测点,一个狭长的区域内,一群普氏原羚在低头觅食。工作人员从录像资料截屏里统计发现,有近百只普氏原羚出现在视频监控范围内。

初夏,牧草还未返青,普氏原羚面临一年之中较为艰难的时节。这个季节,它们填饱肚子要比夏秋季节花费更大的精力。普氏原羚遇到的困难,当地生态管护员、森林公安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年这个季节,当地会组织人员在普氏原羚的栖息地有序投放饲草料,确保它们度过春荒。

近年来,我省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降低围栏、设饮水点和预留通道等措施,保护普氏原羚生存环境。随着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植被生长茂盛,普氏原羚栖息地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增加到了2800余只。

与此同时,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上年增加0.71万吨,达到10.85万吨,与2002年保护初期相比,累计增长40余倍。为保护裸鲤资源,我省先后对青海湖实施多次“封湖育鱼”。其间,在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河道,建设专供裸鲤洄游产卵的通道,保证裸鲤产卵渠道的通畅。同时,建设沙柳河、泉吉河人工增殖实验站,建设布哈河、黑马河人工增殖实验站和青海湖裸鲤工厂化恒温循环水苗种培育车间等。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近1.8亿尾,对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超过23%。

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随着青海湖旅游观光人数逐年增长,青海湖景区已逐步发展成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极具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的综合性景区。旅游人数增多,对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让青海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省环保部门对二郎剑景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建设。

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工作人员王雅贞介绍,二郎剑景区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项目总投资为6538万元,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000立方米。项目建成后,二郎剑景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确保青海湖水生态安全。

在重点乡镇建成3个小型污水处理站、1座污水处理厂、7个垃圾卫生填埋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周边环境。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引导农牧生产的绿色化转型,使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同步提升,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向好。

打造全新国家公园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湖仙女湾实地考察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青海湖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

为实现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目标,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坚持把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为推进青海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青海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优秀生态文化传承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平台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