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拓展教育援青领域 助力夯实“民生之基”——记山东省第四批援青干部王桂龙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05     作者:尹耀增

每逢6月,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最美的季节,也是山东省第四批援青干部、海北州教育局副局长王桂龙最忙碌的时候,邀请山东对口四市到海北州回访交流,共同研讨海北班近十年的办学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牵头组建内地班教学联盟;邀请山东职业教育考察团来到海北州,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为学校结对牵线搭桥;将海北州的20名校长送到威海、临沂开展为期1个月的跟岗培训,想方设法开阔校长办学治校的眼界……

2019年7月,作为山东省教育厅选派的援青干部,王桂龙来到了高寒缺氧的海北州,开启了三年的援青工作,他心里一直在思索着山东教育援青的新探索,始终在告诫自己工作再实一点、再用心一点、再往前推进一点。即使在临近交接之际,他还在马不停蹄、一项接一项地开展工作。

自2013年选派援青教师开始,山东发挥教育资源大省优势,先后选派9批277名教师来到海北州支教。“山东教育援青的基础是坚实的,我更要在这根基上舒新枝、展新叶、开新花。”王桂龙下定决心,要继续拓展山东教育援青的领域,助力海北夯实教育“民生之基”。

如何让援青教师的力量更加汇聚、形成整体效益?作为山东教育援青的“总教头”,王桂龙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推进教育援青工作的突破口。

“山东每年选派60名左右优秀教师到海北州,充实到一线教师队伍中,这在援青六省市中规模是最大的。”王桂龙说:“让支教老师们做好融入的同时,不仅要在教学上有建树,更要让他们在学校管理和示范引领上发挥作用。”

在王桂龙的积极推动下,山东援青教师在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探索开展“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的组团式帮扶模式。先后选派2位富有学校管理经验的优秀教师到海北一中担任校长,教务主任带领骨干教师团队常态化开展班主任沙龙、支教教师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活动,从制度规范到具体落地执行,都有支教老师参与,实现了教学、管理“两翼齐飞”,顶层设计、组织落实“双管齐下”,教学、教研“双拳出击”。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的当天夜里十时多,王桂龙接到山东援青教师、海北州第一中学校长庞尔国的电话:“王局长,今年咱们一中的本科上线率又提升了4.54个百分点!”

本科上线率“三连升”,从28%到48.15%,20个百分点。

“目前,海北州已有80%的初、高中学校实现了‘小团队’的支教帮扶。”王桂龙说:“组团式帮扶让我们的老师更好融入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环节、各流程,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同样的“组团式”帮扶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也有创新。“把山东职业教育的最强力量聚到一起,形成整体性帮扶。”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王桂龙拿出了新的方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临沂农业学校等6所优质职业院校“多对一”帮扶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6所山东职校用各自的最强专业“一对一”帮扶海北职校对应专业。按照“副校长+骨干教师”的模式,王桂龙对接山东后方,先后选派两批12名教师,瞄准畜牧兽医、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师成长、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全流程、全系统帮扶。帮助海北州职校优化专业建设方案6个,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个,课程标准24门,在7个专业的18个班级推行“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指导新建改建实训室6个,形成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海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人才支撑。

“援青工作要立足海北所需、山东所能”——这句话写在王桂龙的工作日志第一页。“海北需要充实教研力量、开展规范的常规教研活动,山东能够在教研人才、教研平台上提供支持。”

在王桂龙的推动下,山东在援建项目规划之外投入870万元资金,启动实施海北州远程智慧援教工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打通山东、海北结对学校实时帮扶的直通车,实现了“备课、听评课、教研、培训”四同步,为教、研、训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工程实施后,两地教师网上结对,开展联合教研,累计开展远程教研活动800余次,鲁青两地6000多名教师参与,双方有效交流时间提升了15倍以上。

三年的援青时光即将结束,王桂龙奉献教育援青的步伐始终在稳稳前进。“抓住最后的援青时间”“加快”成为他工作日志中出现最多的词句。7月初,中小学心理健康、中小学班主任、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职旅游管理5个“鲁青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王桂龙再次为援青征程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