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青山绿水,草木葱茏,万物并秀。在青藏高原最美的时节,37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160名青年英才相聚古城西宁,在这里见证一场难得的思想盛宴、学术盛会——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青海报告会开幕。
群贤毕至,灿若星辰。
此次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有来自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科协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研修班学员,部分国内知名高校青年博士师生代表,部分全国青联委员、欧美同学会成员,第22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代表等,他们与各位院士专家一道重温“两弹一星”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更加奋发有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精神永相随,精神世代传承。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高原举办高规格的科学界盛会,是高原发展的大事、幸事。
相隔山海,汇聚在此。参会人员,聆听了来自云端和现场的致辞,汲取力量,激发信仰。
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青海坚定不移履行好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政治责任,赓续红色血脉,打造精神高地。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这片曾经火热土地的时候,面对依然宽阔寂静的金银滩草原,仿佛又一次看到当年的艰苦奋斗的场景……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发来的贺信,引人共鸣,振奋人心。
在论坛现场,23岁的浙江大学博士生徐秋瑾聚精会神倾听专家学者的主旨报告和发言,作为此次论坛年纪最小的青年学子,她为自己能有机会来青海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和院士报告而倍感荣幸,“这是一次科学精神传承和助力青海绿色发展的重要交流机会。印象最深刻的是戚发轫院士分享了他们那个年代艰苦创业的故事,以自身经历阐释了‘伟大的事业始于奉献,基于创新,成于失败’,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坚定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最高的崇敬。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博士生,我深知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将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创新科技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学家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家邹才能分别作题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新认知和新进展》《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的科普报告。
头脑风暴阵阵来袭,思想火花不时碰撞。
中青年人才代表、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说:“聆听学习了院士的精彩报告,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从‘两弹一星’精神中叩问初心、汲取养分、洗礼精神、升华思想,跑好新时代属于自己的这一棒,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中去。”
爱国是信念,奉献是夙愿。“两弹一星”事业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大家在这里感悟精神力量,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传承精神。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表示,通过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鼓舞和激励我们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树立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这次论坛为我们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领域的青年人才开展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不仅收获了很多友谊,也通过互学互鉴、互通有无、甚至激发学科交叉的创新思想,为我们今后的科技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
相聚有时,世代传承。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回望那段岁月,雪山依旧,流沙不定,但那份青春的记忆永不磨灭。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心中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让全世界看到了,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科学家们对祖国的那份眷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定要扛起传承重任,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奋斗精神与个人理想相结合,以先辈为榜样,努力奋斗,敢于拼搏,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