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记者 王臻) 8月5日,“京津青”三省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启动仪式青海会场在西宁市举行。记者从启动会上获悉,自今年起,我省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原则上每年为每个县(市)培育10名“头雁”,今年为确保培育项目取得成效,积累经验,培育约150名“头雁”,力争5年时间培育一批“头雁”队伍,带动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基础。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是青海省农业农村系统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广大农牧区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产业“四地”建设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措施。据了解,此次培育将针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带头人,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和一名导师创业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对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将选取中国农业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两所高校为培育机构,其中,中国农业大学负责50人示范培训,青海师范大学负责100人省内培训。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培育项目,青海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建立青海省“头雁”培育专项师资库,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授课教师。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互联网虚拟教研室,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新手段,定期开展教研,让学员“有的学,用得上”。此外,青海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各自在校大学生组成青海省乡村产业振兴“雏雁”实践团,前往学员所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对标大学生“三下乡”和创业培训,调研当地“三农”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