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当旅游旺季遇上连日的高温,傍晚凉爽的气温促使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夜间休闲纳凉。美食的香气、商品的多样、商户的吆喝、人们的赞叹……汇聚着“烟火气”。
在西宁市各地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形式的夜间消费市场,让人们的夜间生活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一批人气旺、活力足、有特色的摊位竞相涌现,普通人当起了小老板,创业者有了广阔的平台,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随之而来的则是带动新发展,提升新活力……繁华的夜经济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引擎。
政策加持为夜经济注入活力
8月4日傍晚,城东区新千观光夜市的商户们各自忙碌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铁板豆腐!好吃的狼牙土豆!”在吆喝声中,忙碌的周老板脸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渗入绑在脖子的毛巾里。周老板说,“我们在夜市经营得相当不错!每天能卖到2000多元,对于我们这种小吃来说,销售很好了。”
“受疫情影响大家都不容易,我们通过减免租金减轻了商户的负担,有了真金白银的实惠,才能引来更多商户加入,带动夜间经济的发展。”新千观光夜市马经理介绍,新千观光夜市日客流量超过1万余人次,充分拉动了经济增长和商业人气。
作为激发新消费潜力的重要形态,夜经济不仅是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城市繁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西宁市相关部门通过对商户减免租费、现金补助等一系列扶持措施,让夜经济迸发新活力。
记者了解到,城北区景岳公寓夜市有80多家餐饮商户,在助企纾困政策的支持下,获得免摊位费的优惠。城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继海告诉记者,夜市管理方与一家啤酒供应商、一家银行达成协议,每个月给每个摊位480元到700元不等的啤酒补助,再加上银行给予300元到500元的现金补助,这些利好政策大大降低了商户经营成本。
截至目前,城北区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在万达青塘街、九洲河畔、景岳公寓等9处基础设施完备、服务特色鲜明的商业综合体陆续开展了“夜间经济”的经营和运行,设置摊位1300余个,带动从业就业人员5000余人。
夜市里是小老板 夜市外是普通人
在夜市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忙着做买卖的老板;离开夜市后,这些小老板是企业员工、刚毕业的大学生、全职妈妈等最平凡的普通人。
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据城北区对9处夜市经营情况的初步统计,每个摊位日均营业额可达1000元至40000元不等。除去成本,这样的收入与日常的上班族相比,已是相当可观。
由此可见,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经济恢复和消费复苏阶段,大家都抓住这最好的时机,无关乎学历、背景、年龄、工作经验等,在夜市这样的大平台,每个人争当起了小老板,增加更多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今年是马平在夜市摆摊的第七年,从大新街夜市、水井巷夜市到现在的中惠万达广场夜市,马平一直做着手机贴膜和售卖手机相关配件的生意。“摊位从最开始的1平方米大小,逐渐扩大到现在的7平方米,我在哪个夜市摆摊,老顾客都会来光顾。”马平笑着说,自己很喜欢现在的“工作”,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低,但也能靠勤劳的双手挣到钱。
记者了解到,每晚有超过3000人次来城东区中惠万达广场逛夜市。目前入驻的56家商户,日均营业额达到了6万元至8万元。
8月7日晚上8点多,小桥夜市人头攒动,一个烧烤摊位上,老板杨先生正忙着为顾客烤串……谈及当初为何摆摊,他坦言因为疫情原本的工作收入减少,为了维持生活,看准了夜市里的商机,决定在夜市摆摊。“现在好多商圈都在推夜市,正好借着这个东风,想赚点钱补贴家用。看到大家吃着我做的烤串,自己也很享受这份快乐。”
夜经济为年轻创业者提供发展平台
“90后”李牧在城中区香格里拉夜市,用自己的汽车后备厢做冷饮生意。他告诉记者,之前经营了一家饮品店,受疫情影响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去。入夏以后,西宁的夜经济火了,他和两名伙伴就开着汽车,继续创业。“现在白天就是准备食材,研发新的饮品口味。晚上摆摊,一晚上的摊位费是40元,节假日晚上的流水能有1500元,除去成本,收入增加了不少。”李牧说。
自媒体创业者吴辰熹和团队成员在城西区一处商业广场上搭起了一座露营营地,夜晚不少年轻人聚集在这里。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方式,他们计划打造一个集美食、文创产品于一体的自主品牌。夜经济的发展,也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