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喧嚣的都市,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个高原美丽乡村镶嵌其中,格外炫彩夺目。7月28日,记者来到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达隆村,一条条干净开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间间房屋错落有致,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敞亮,青葱翠绿的树木轻摆腰肢,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过去,不夸张地说,村里有个垃圾山、臭水沟,气味很是刺鼻。村里的道路也比较窄,会车十分困难。牲畜到处跑,污水顺路流。”说起达隆村以前的“容貌”村民刘生慧回忆说。
现如今,作为“地标”的垃圾山、臭水沟等不见了踪影;年久失修、会车困难的村道加宽了,入村道路和村内道路旁全都安装上了路灯,道路两侧栽植上了绿化苗木;以前的柴草垛破院落不见了,崭新的垃圾箱、粉刷过的墙壁让人耳目一新;以前牲畜满地跑、污水顺路流的情形没有了,村里挖了排水沟,建成了水冲式厕所;原来的垃圾场、荒草地,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小游园。这一切变化皆来自于“高原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
近年来,大通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推出新措施、打开新局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高原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
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摒弃陋习的攻坚战,更是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实践课。
现在的达隆村,脚下是干净整洁的村道,两侧是绿意正浓的草坪,一根根“白净”的路灯,在夜幕降临时,能够照亮每一个回家的脚步。而整齐划一、洁净的外墙和描绘着各种各样景致的彩绘,无一不体现着新时代农村的崭新面貌。
乡村美不美、干净不干净,事关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成色。为此,全省各地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护机制建设等为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行驶在乡间道路上,一个个整洁、美观、宜居的村庄散落在花海绿林中,到处绿树掩映、花草繁茂、鸟鸣虫唱,一派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
犹记得,如厕曾经还是摆在诸多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在青海,一到冬天,“风吹屁屁凉”成为一句戏谑之言,却也道出了大家的无奈。春夏时节,气温回升,又面临蚊蝇乱飞、臭味扑鼻的尴尬。能干净地如厕成为广大村民强烈的期待。
随着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的改观。“以前的旱厕太脏、太臭,现在的标准化厕所,按下水箱一冲,干干净净,这样真好!”提起厕所改造,不少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村子变漂亮,路灯、休闲广场、环保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我们的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感受着家门口的环境变化,达隆村村民宋菊昌连连点赞。
现如今,人们生活在花海里,徜徉在田地间,环境越变越美;从乡村治理、一村一特色的“蓝图”,到眼见为实的示范小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化作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