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国家公园里的“生命救助站”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12     作者:栾雨嘉 董志勇 李庆玲 石成砚

8月8日,记者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这里四周环山,树木层叠,风景秀丽。在一处安装着透明玻璃的饲养房内,被救助的小岩羊、小马鹿、上蹿下跳且一刻也不安分的荒漠猫,还有藏野驴、雕鸮、秃鹫等动物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休养生息、静待康复……

2020年8月建成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堪称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的“生命驿站”。

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站长、林业工程师李全亮告诉记者:“建设这个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其目的是为了对伤残、病弱的野生动物进行有效救护,同时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与人工养殖繁育。”

在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康复区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张玉珍穿着白色工作服,只见她娴熟地从冰箱拿出牦牛奶,先用热奶器加热,随后倒进专用奶瓶。这一系列熟练地操作后,她又细心地用手感知奶瓶的温度,担心给小岩羊和小马鹿喂奶时,温度不合适会烫到这些“小可爱”。

当张玉珍举着奶瓶进入时,这两只“小可爱”立马撒欢地咬住奶嘴,之后迫切地吮吸起来,那陶醉的样子,就像钻进了母亲温热而柔软的怀抱。

张玉珍于去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她特别熟悉这里被救助的每一只动物。

“小岩羊、小马鹿都是幼体,是今年6月被当地管护员送到这的。它们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马鹿和小岩羊一天喂2次奶,它们都是食草动物,关在一起便于‘投喂’和照顾。慢慢地熟悉以后,如今它俩也成了‘小伙伴’。小马鹿个体大一些,小岩羊则小一些,小马鹿干啥,小岩羊也就跟着干啥。特别有意思。”张玉珍忍俊不禁。记者观察到,它们俩时不时要相互“亲亲”“贴贴”,那亲昵的模样,就如同人类表达情感般那样自然与生动。不禁让人觉得,世间万物都是灵性般的存在。

“很皮,就会唬人。”这是张玉珍对三只荒漠猫的评价。“这三只荒漠猫是7月中旬被送来的。荒漠猫野性十足、不与人亲近。每天都要喂鸡胸肉,还给它们准备了宠物猫用的猫砂,站里管护员都是它们的‘铲屎官’!”张玉珍笑着说。

“这只雕鸮就是我们俗称的‘猫头鹰’,刚送来时尺骨、桡骨都被铁丝网扎伤了,不但要处理伤口,还要天天给它喂兔子。你再看这只秃鹫,送来时身体比较虚弱,经过我们的精心喂养,现在它的状态已有所恢复。”张玉珍说。

李全亮介绍,以前这里装备简陋、无专职救护队伍,且缺乏野生动物救护相配套的救护繁育场地。所以,被救助的野生动物只能在简单处理后,送至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进行救助。而如今,通过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待它们康复后对其开展野化生存训练,之后便放归大自然。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技术员段亨青说:“今后,我们将会与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通过优势资源互补共享的联结机制,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再相应完善补充我们的救护过程。另外,除了承担救护工作外,还会对救助回来的濒危动物进行繁育,通过科研与保护,提升救护站综合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