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改造建成年产3000吨N型单晶硅棒和2700吨单晶方锭生产线,实现产值2.59亿元;
在特色农牧业领域,青稞昆仑系列品种平均亩产提高32.3%,商品化率达83%以上;
我省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荷兰药监局审查和注册,在海东工业园区正式投产。
……
在高端制造、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百花齐放,既有补齐研究创新短板的全新成果,也有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科技创新。
丰硕的科技成果像一面镜子,真实反映出我省科技发展不断勇攀高峰,创新力量正在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青海盐湖蕴藏不可估量的“富矿”,潜在经济价值数十万亿元,综合潜力巨大。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让科技变为驱动力,通过科技转变增长方式,我们必须坚持科技至上,加速由资源开发型转向科技驱动型。”青海盐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贠红卫在接受采访时一语中的。
近年来,青海盐湖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经费2.07亿元,科研项目41项,取得授权专利128项。2021年研发经费3.37亿元,科研项目71项,取得授权专利146项。2022年计划投入研发经费3亿元,科研项目90余项,取得授权专利不少于90项。
一批批关键科研成果让沉静的盐湖水“活”起来,青海盐湖公司正以科研攻关打破掣肘,为盐湖持续发展和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增量。
放眼如今的察尔汗,一座座生产装置拔地而起,一名名科研人员脱颖而出,建立了钾产品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攻克了正浮选冷结晶等钾资源利用技术,使钾肥产能稳居世界第四和全国第一,支撑服务全国规模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稳定运行。
不仅如此,在盐湖镁、锂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成3000吨/年碱式碳酸镁示范线,利用盐湖水氯镁石制备的高纯氢氧化镁为原料生产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我省打造千亿元锂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把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全省科技攻关的优先方向,在盐湖材料细分领域精细化高值化开发、深部盐湖资源开采、稀散元素提取、跨界融合、工业互联网+盐湖等方面加大产业“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助推盐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四地”建设,毋庸置疑是青海的坚定选择。
科技创新造福民生
2022年3月上旬,阿牛哥农牧公司负责人张学荣等来了期盼已久的一件“喜事”: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正式为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号站授予“青海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牌匾。
阿牛哥农牧公司是牛羊养殖与电商销售一体化企业。几年来,牦牛犊腹泻问题一直困扰着负责人张学荣。“为了解决小牛犊腹泻问题,我们几乎用遍了所有方法,可收效甚微。作为畜牧企业,我们缺乏系统性研究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期待科技特派员的到来。”
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力量,短短3个月,民和县的小牛犊腹泻状况明显好转,死亡率明显降低。在青海,科技特派员送技术正成为将科研成果撒向农田舍饲的有力抓手,为科技下沉和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系上了落地纽带。
据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洁渊介绍,青海省是2002年科技部首批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省份之一。自此,我省建成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每年选派1000名“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人民健康是生活美好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高原病防治、高原健身运动、地方病防治、新型突发传染病防控模式等研究,加大包虫病防、诊、治方面的科技攻关,全省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下降至0.17%。建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海分中心4个,培育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新建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西宁库),以科技创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省亦以科技为支撑,第一时间启动实施疫情防控应急科技专项,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荷兰药监局审查和注册,开发疫情防控中医制剂4种、藏药新制剂3种、消毒类新产品3种,有效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直以来,省科技厅切实把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在推动乡村振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疫情防控中贡献力量,以科学成果彰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科研初心。
科技创新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在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固碳与气候调节、科学教育与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广域甚至全球性意义。”在2022年8月举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说,青海应该围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生态安全屏障。
自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青海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并积极参与,科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挂牌成立;我省开发的青藏科考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全年服务保障科考队员240批次3000余名。
通过强化服务保障、加快平台建设、打造科考基地、加大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谋划重点项目等,青藏科考成为青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融入国家战略的切入点,为青藏高原战略定位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为对接国家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我省持续推动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科技支撑引领青海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助力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广袤无垠的青海大地上,丰富的风、光、水、热能资源正不断转换为绿电的生动实践随处可见,蔚为壮观,电源多能互补优势进一步显现。
2020年12月,“青豫直流”将“青”字号绿电搭载专属“高速”一路向东。昔日的瀚海戈壁、荒漠土滩如今已成为清洁能源宝地,汩汩绿电在这里产生,从这里出发。
2022年1月,海南州新能源基地21台50兆乏分布式调相机项目全部并网投运,这对未来国内其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运行及外送消纳提供了成功示范,开辟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全新路径。
当前,青海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正在持续深入推进中,世界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的建成投运,正是我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生动实践。
“面向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创新需求,省科技厅不断强化生态保护领域创新平台布局和技术攻关,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加快壮大战略科技力量。2021年完成省级财政科技专项投入5.23亿元,新增产值13.39亿元。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科技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