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改革有力量 科技攀高峰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16     作者:陈晨

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的2022年度第一期盐湖化工领域科技成果推介会备受关注。推介会从成果技术优势及知识产权情况、应用领域及前景、转化方式、团队介绍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多项科技成果,借此助力盐湖综合利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将资源优势切实转变为产业优势,这正是我省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红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引领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领域高质量发展。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改革的持续深化,不断释放着创新引擎的勃勃动能,全面推进创新型青海建设稳步向前。

改体制 变机制

创新活力大增

参天的大树,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创新的力量,发轫于优良的制度。

“怎么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怎么才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一直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省科技厅不断加强谋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积极出台各项举措,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通道。

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行经费管理“包干制”、科研财务助理试点和“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组织形式改革。项目申报实现全年开放,精简近1/4项目管理流程和50%以上表格,科技成果登记实现“不见面审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技成果主要贡献人的转化收益奖励比例由国家的“不低于50%”提高至“不低于70%”。

政策确立了导向,而投入则彰显了信心。2021年,我省全年投入5.23亿元完成省级财政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新开科技计划项目331项,其中重大科技专项7项。争取国家项目137项,获批资金2.03亿元。数据直观展现着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排头兵”作用。

正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总投资近20亿元的9项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签约落户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共建6.5米宽视场巡天望远镜MUST项目合作协议。冷湖国际一流天文台址的发现,将充分发挥我国未来重大天文观测设施的潜力,并将为我国光学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发展创造重大机遇。

如今,中国首条天文科技产业链正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崛起,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联合推动天文科技产业链发展的格局。

一项项有力的扶持政策、一个个全新评价机制,为青海科技创新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聚合力 攻难关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由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承担的首个“帅才科学家”试点项目“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年产2万吨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示范装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次试车成功,实现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已下线合格产品约70吨。

青海盐湖蕴藏不可估量的“富矿”。然而,氯化镁脱水这项技术是个世界性难题。如何让这一池沉静的盐水“活”起来?

我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国科研力量,重点攻克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让科技变为驱动力,通过科技转变增长方式,由资源开发型转向科技驱动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正浮选冷结晶等钾资源利用技术被攻克,全国规模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稳定运行,开发出金属镁、高纯氢氧化镁、金属锂和电池级碳酸锂等产品,多条万吨级碳酸锂生产线和镁系产品生产线及世界最薄的万吨级电解铜箔生产线建成,在国内率先实现IBC电池工业化量产……以科研攻关打破掣肘,我省重点加强特色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高地。

汗水见证成长,拼搏铸就辉煌。打开我省科技发展的长轴画卷,在披荆斩棘的历程中,总能邂逅最美的风景。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光伏实证基地和光热实验基地,首座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并网发电;

世界首条完整48对棒加压还原炉生产线建成投产;

目前,我省已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并挂牌运行,多能互补绿色储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盐湖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我省首个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揭牌运行;

通过实施“双倍增”和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我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543家、234家、52家,保持了较快增速……

集众智 谋大业

汇四方之才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侯生珍被青海牧民亲切地称为“羊教授”,这位青海大学的教授是我省羊产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首席专家。

30余年来,侯生珍教授致力于破解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瓶颈问题,在高原藏羊产业的基础研究、试验攻关、技术创新、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畅通了技术应用通道“最后一公里”,使藏羊产业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省吸引、凝聚、培养了一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建设“五个示范省”、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智力支撑。

我省积极探索科技系统引才引智多样化方式,推动科技人才“下沉”。

选派1000名“三区”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加快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乡村振兴示范县”试点建设。同时,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活动,助力联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广大科研工作者离开“实验室”扎根“试验田”,让科技创新在田间地头结出累累硕果。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突出“项目+人才+平台”品牌效应,全力跟进做好人才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人才服务。以保障项目落地为目标,加强与合作单位和引进专家的沟通衔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加强协调服务保障,推动签约项目落地见效。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思路、新目标、新时代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干”字当头,青海正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