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浩门川里变化大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19     作者:丁玉梅

陈香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气象路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随着“油菜花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开启,街上游玩的行人越来越多。

“现在的办公楼漂亮吧,十五年前我们可是在土坯房里办公,这一带全都是土房子。”陈香笑着对年轻的同事解释,“以前居委会的人上厕所都得借用群众家的,为这事她可没少挨骂!”

“那时候哪有这么干净的街道,说是县城还有不少居民养牛羊养猪,街上见到牛羊都是家常便饭的事,这里就是一个城乡接合部。”居委会副主任杨延贵搭腔,那时她就跟陈香在一起搭档了,两人干的最多的,就是走街串巷入户,谁家又添了新的成员,谁家需要救助,她俩都门儿清。

今年29岁的居民祁生梅,就是陈香和杨延贵看着长大的。陈香还记得2004年,她俩到老草原站家属院入户,那时还是一溜的平房,谁家住哪里一目了然。来到祁家,祁家大儿子因车祸去世,家里只剩两个老人拉扯着当时才十一岁的祁生梅。

自那以后,陈香和杨延贵帮祁生梅申请了低保,有救济面、油、捐赠的衣服,第一时间先给爷孙三人送去。一来二去,陈香她们和祁家感情越来越深,老人家把她俩当成了亲人。每次去入户,老人总是先抓一把自己炒的瓜子,塞在她俩手里,“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瓜子了!”陈香感叹。

2016年,社区居委会迎来山东援建的新办公楼,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棚户区改造也提上日程,门源县城建起一批保障房。陈香给祁生梅一家三口,申请了5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祁爷爷说住进楼房,别的不说至少身上比以前干净了不少,这还得感谢党和政府!

一排排平房,被一幢幢现代化的楼房取代,坑坑洼洼的泥路,被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取代,街上有了整齐美观的绿化带,满街乱窜的牛羊住进了设施化养殖畜棚……陈香发现社区周边的街道干净了不少。

可也有不少新的问题。因为纳子峡水库的建设,苏吉滩乡一部分村民搬至县城气象路社区辖内的移民小区。由于苏吉滩乡村民,长期在草原生活,一下子搬迁至县城楼房,很多人不适应。陈香主动联系移民搬迁村党支部书记,给他们借用办公场地,时常组织移民小区居民,和他们一起开展文艺活动,拉近和大家的关系。

“两个党支部联合开党员联席会,发动党员纠正居民不好的习惯。”在陈香和党员的带动下,移民小区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还有居民时常主动来维护小区卫生,整个小区环境卫生质量提升了不少。

浩门镇最初划分社区时,按照大十字为界,划分为4个社区,气象路社区管理由北向西区域。近五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北面,气象路社区一下子从城乡接合部成为县城核心区。

“2016年,社区居民有3000户,人口只有7000多人。2022年,社区居民有7000户,人口达到了20000多人。”陈香拿出一组数据,更为直观地说明城镇建设,给社区带来的变化。

人口多了,管理难了!

陈香有自己的办法——微信群,有事在群里通知,可比挨家挨户敲门省事多了。同时,门源县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五长”制。“五长”是“警长+网格长+小区长+楼栋长+单元长”,这其中有党员、有民警、有社区人员、有物业公司和居民, “五长”人熟、地熟、情况熟,为居委会省了不少事。

对于困难家庭,陈香照例时常上门。得知祁生梅与丈夫离婚,独自抚养孩子,陈香又联系社区共建单位,给祁生梅提供公益性岗位。祁生梅努力又上进,爷爷奶奶和孩子都被她照顾得很好。

“政策好,人的精神气儿就好!”陈香说现在的救助渠道特别广,低保、大病救助、助学贷款等民生政策,小处有微心愿、在职党员进社区慰问,困难家庭基本都能慰问到。

前不久,社区要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58岁的马文花,主动来做饭,老人家炸出来的油饼,吃得大家满嘴留香。“老人家生活困难,我们将她家纳入低保,她觉得不能啥也不做,坐等享受国家的好政策,就来帮忙做饭了。”陈香解释道。

七月,清风送来油菜花的清香,金色映照大地,浩门镇这座高原小镇,变得浪漫起来……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