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马文明,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这些年,我先后入选共和县委组织部“乡村工匠”人才库,获得“共和县农技特聘员”“青海省乡土专家”等荣誉,多年的创业经历使我更加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有机会让人生出彩!
回首创业之路,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我从没后悔过,更没想过放弃。可以说,我的家庭农场能有今天的发展和成绩,真的来之不易,曾经的所有坎坷经历和努力付出,都是我人生中最可贵的财富。
2009年,我用12.8万元启动资金承包了3.33公顷土地,开始搞起了菜花、笋子等蔬菜种植,从此踏上了我的创业之路。最初的美丽梦想,很快就被现实敲碎,并狠狠打在了脸上。那时我才意识到,搞蔬菜种植并不是一块轻松易得的香饽饽,不是说撒了点种子浇点水,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刚开始起步时,资金有限,最要命的是没技术,缺乏经验。那时,由于我的蔬菜没品质、没品相,而我也不懂市场营销,菜拉到市场上都没人要。为了卖菜,我几乎天天睡在车里,可结果还是菜要么贱卖了要么就烂掉了。最困难的时候,我连18元一把的铁锹都买不起。就这样,我种了三年菜,赔了三年钱。那个时候,天天干着只赔不赚的买卖,家里人都看不下去劝我放弃。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啊!于是,我开始认真反思,并努力寻找问题根源所在,尝试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
我在一亩三分地上做品种对照实验,一个菜买九个品种,将这九个品种在同等条件下统一管理,择优录取土地适应能力强、品质最好的,然后进行大规模种植。曾经,为了保证种出来的菜花品相好,烈日最毒的时候我跑到地里用菜叶把一棵棵菜花全部盖上,防止被太阳晒黄。从育苗、移苗、防病虫害、施肥、浇水等各个方面,我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渐渐地,我学会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同时结合地域环境特点进行种植,也慢慢摸清了种植门道。由于我的信誉高,蔬菜品质品相好,我的蔬菜成为了菜商们的抢手货,收入也随之越来越多。
后来转型做水果种植,是源于我的一次外出考察经历。由于我的蔬菜种植搞得有声有色,政府相关部门给了我几次去外地考察的机会。有次去张掖学习,了解到当地红心火龙果的成功种植经验,使我深受触动。考察回来后,我就对“红心火龙果”念念不忘。那时,我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甘肃能种植火龙果,那青海能不能种呢?于是,我开始到处查资料、做功课,并先后四次去张掖反复考察学习。2015年,我下定决心,开始种植火龙果。就是从那个时候,我慢慢开始了从种植传统的蔬菜向种植高原特色水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转型。
后来,我专门向县农牧局申请了建棚项目,贷款20万元开始搞试种。2017年初,我引进2000株红心火龙果苗子以及葡萄等热带水果,开始进行“南果北种”试验。第二年,红心火龙果开花结果了,我总结出:蔬菜生长周期短,一年要种三四茬,而且每茬都要翻地、浇水、施肥等。种火龙果就比种蔬菜轻松许多,种一次,然后定期修剪枝子即可。而且,种高原特色水果的效益也比种蔬菜高。一座大棚种蔬菜一年能挣三四万元,而种水果一年至少有十万元收入。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专注于特色水果种植了。
我们这里种火龙果有独特的自然优势,空气污染小,土壤、水质几乎零污染,而且光照充足,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种出来的火龙果糖分高,口感甜。现在,我的农场发展得越来越好,共和县农牧、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扶持力度。
一路走来,可以自豪地说,我是第一个在青海高原大面积种植热带火龙果,并让火龙果在高原开出美丽花朵的人。未来,我会把自己这些年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乡亲们,带着大家一起富起来,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宋熙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