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要,首在识人。系统深入地考察识别干部,是精准选人用人的前提和基础。现实中,少数地方察人识人存在片面化、浅表化、粗放式等问题,出现“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情况。要创新方法手段,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核准干部考察“识别码”,进一步擦亮选贤任能的“慧眼”,为及时准确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奠定坚实基础。
拓展考察“广角”,全方位观人。干部考察识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盲人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忽视整体,而要拓展“广角”、拉长视线,把干部工作中的显绩与潜绩、短效与长效辩证统一起来考量,充分考量其现实表现、一贯状态、群众口碑等多方面因素,系统评价其政绩观、群众观、价值观;探索建立干部考察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把干部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及任期考核等数据融合起来,构建信息存储、数据分析、分类预警、健康诊断的全过程、全方位考察机制,实现干部考察“一网通”“一屏清”。
延伸考察“探头”,近距离识人。采取蹲点调研、跟踪考察、现场评议等方式,对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责任担当作为、政治素质表现等情况实施零距离、贴近式考察,深入了解干部的日常品行和表现,既听其言、观其行,也察其实、究其本,形成相互印证、互为表里的闭合回路,在近距离察事、考绩中识人;要把考察的“探头”进一步延伸到例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线工作,近距离看政绩、听反响、评优劣,看干部在推进重点工作、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否冲得上、顶得住、干得好,着力树牢一线察人识人导向,避免出现凭印象打分、急拿现用等问题。
调准考察“焦距”,高精度察人。考察识别干部,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须把“焦距”调准,提升考察分辨率。建立“一类一策”考察模式,突出差异化要求,分类别设置考察方式和指标,根据干部工作性质特点、岗位职能职责、专业领域分类等不同,量身定制干部考察手段“工具箱”,有的放矢精准考察干部,摒弃“一锅煮”“一刀切”的粗放式考察模式;多把视角聚焦到干部的小事小节、点滴养成等细节方面,从个人习惯、言谈举止等方面,挖掘其行为表征、性格特征、能力倾向等有效信息,确保考到点上、察在细处,精准精细绘制干部“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