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唐·雍陶《秋露》
越到傍晚,穿过大街小巷的风声就变得越发寒凉了,好像秋天是从午后来的,直到第二天清早出门还能赶上一点尾凉。推开门,空气里早没了夏日的闷热和压迫,云层也在湛蓝的高空自由缱绻。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白露一到,真正的秋天就来了。
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进入白露时节。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第三个节气,逢每年9月7日至9日交节。
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天气渐转凉,昼夜温差拉大,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白露至,秋风凉。自白露开始,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接管,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气温下降也逐渐加速,是“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
露从今夜白,白露是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不仅美了秋天,还迷了诗人的眼,令他们为之写下无数佳句——
“白露消磨暑,丹枫点画秋。”秋天的脚步从长城内外开始,催促着枫叶将储备一整个夏天的红尽情展现,层林尽染的缤纷世界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爽朗的秋阳是秋天最好的礼物,天空高远的蓝,秋水幽幽的碧,秋风惬意的爽,天高云淡带给人们旷达和豪情万丈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气爽风凉时刻,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念你衣可添,愿你所思之人常伴;“过山秋雨响临池,深夜书斋枕独欹。”淅淅沥沥的秋雨落下,带来一阵阵凉意,也带给人们无尽思考……
在诗人的笔下,唐诗宋词踩着白露的韵脚,将缕缕柔情绽放。
白露是温润的时节,就像诗句里称赞的一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白露一过,秋深静美。在高原大地,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草原已是疾风吹劲草,枯黄一片;在河湟谷地,山林逐渐被秋色覆盖,田间新挖的土豆金黄,果园里熟透的苹果红红火火,微风里带着馥郁的丰收香味。
在高原,最典型的秋色莫过于高原蓝。高原的蓝天是多么明净、多么高远、多么辽阔的蓝啊!蓝色的天空,是这时最美的秋色;这时的蓝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天空。
明净之极而达艳丽,高远之极而显苍茫,辽阔之极而至无限。蓝天的影子投在山峦,就是黛青层叠的秋山;蓝天的影子投在水面,就是碧波粼粼的秋水了……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白露时节,大雁自漠北而来,途中已然霜雪。白露二候“玄鸟归”,小燕向越冬地飞去。春暖玄鸟至,来时比翼双飞;秋凉玄鸟归,去时拖家带口。白露三候“群鸟养羞”,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同时积攒和储藏美食,备足过冬“粮草”。
大雁归来,燕子南飞,鸟儿们开始收藏过冬的食物,这一时节我们也将迎来中秋节。
中秋节,天高月圆,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人间天涯共此时,让我们祝福这个但闻桂子香的时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