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继续走在前列。”我们深刻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
实施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的初心使命,也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统领学校发展的“纲”,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近年来,按照强文、优理、精工、兴师范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以民族学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以理学为基础的理工医“两个学科群”。努力打造民族学“学科高峰”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地”,以民族学学科为核心,带动辐射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组建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打造理工医学科群,抓好生态、盐湖化工、藏医药等领域学科建设,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学改革,构建落脚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修课为核心、10门“四个共同”思政选修课为骨架、50门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爱国主义及家国情怀教育于一体的“中华文化”系列综合素养课为支撑、100门民族团结主题专题讲座为辐射的校本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强、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长期扎根高原和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的人才。
实施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高水平研究工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民族高校政治建校原则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青海民族大学通过建设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国家级、省级研究平台,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组织地开展民族理论与政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在省内相关市州县及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研究实践基地,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系统总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工作经验,为打造“青海样板”和积累“青海经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实施助力涉藏州县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行稳致远助推工程。在青海,做好民族工作意义重大,关乎全局。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我们将沿着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结合我省发展实际,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双碳”政策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保护利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等领域,推进涉藏州县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涉藏州县的深度联系,加大与对口支援高校的合作交流,发挥学校“双碳”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中华民族艺术研究院、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区域国别研究院等机构作用,为推进涉藏州县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懈努力。
实施体现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高层次展示工程。青海民族大学是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的生动缩影和展示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学校博物馆、古籍馆、校史馆、党性教育体验馆的教育作用,新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示教育馆,展示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光辉历史。创作一批生动反映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文艺精品,讲好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故事。接续打造向国家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民族宗教政策研究、维护社会稳定、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等的重要基地,发挥好展示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体现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重要窗口作用。
实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品位样板校建设工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需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精神纽带。以建设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自主试点单位为契机,以学生公寓为育人载体和重要抓手,构建互嵌式学生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下一步,将继续发挥青海省红色文化研究院、大学生理想信念宣讲团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常态化组织师生赴省外高校交流学习、实习实践。持续深化“四史”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在挖掘三江源文化、河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传统,青海省长城文化、长征文化等文化资源方面下功夫,坚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发展的文化需求,焕发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
(作者为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