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喜迎二十大】10年640亿元治水兴水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09-22     作者:李增平 张明

黄南新闻网讯  9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青海这十年”青海省水利厅专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利事业取得的成就。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是青海水利发展最快、群众受益最多、投资强度最大、改革成效最好的十年。

10余座水库建成蓄水

水利投入持续增加,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速,水利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40亿元(为前十年的2.9倍),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水资源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全面增强。

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北干渠一期和黄河干流防洪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和蓄集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马什格羊等10余座水库建成蓄水,水利工程网络骨架初步构建。

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卓有成效,引黄济宁工程可研报告通过中咨公司评估,共和盆地及其外围水资源配置、黄河干流防洪二期、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等重大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夯实了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根基。

累计解决10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民生水利工作不断加强,水利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各族群众水利获得感明显增强。累计解决10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省行政村基本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农牧区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80%和94%,干净水、放心水、致富水润泽了百姓心田,有效改善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以沿黄四大水库灌溉工程为代表的农田水利工程网络建成投运,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2.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6.87万亩,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设置村级水利公益性岗位1665人,4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上岗就业。

实施10条主要支流91条中小河流治理

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工程短板加快补上,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干流防洪(一期)工程建成运行,防护干支流180余公里,实施了10条主要支流、91条中小河流治理;新建(加固)堤防(护岸)1052公里等防洪工程体系逐步完善,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不断提升。

在应急处置中,成功应对了多次黄河干流编号洪水和强降雨过程,及时处置了中坝水库等险情,有效解决了可可西里盐湖自然漫溢风险,消除了东西台吉乃尔湖地区防汛风险,及时开展玛多“5·22”地震、门源“1·08”地震及大通“8·18”山洪灾害等应急处置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连续9年完成国家控制年度目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凸现。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全省3市获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创建15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1006个省级节水型单位、居民小区、企业、灌区、高校等示范单位,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效益持续提升。

综合治理小流域186条,兴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739项,水利行业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68.43平方公里,全社会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万平方公里,2021年水土保持率达到76.87%。

创建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2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打造了10项水系连通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创建1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实施3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督促221座运行水电站安装生态基流监控设施,水生态保护修复焕发生机。

相关链接

15980名河湖管护员巡河护河

目前,长江、黄河、澜沧江及黑河干流出省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水量保持双稳定。3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保持优良,我省成为全国唯一断面年均水质Ⅰ类至Ⅲ类比例为100%的省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省到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全省6723名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15980名河湖管护员巡河护河,54个河湖长制办公室有序设立,管理范围覆盖全省3518条河流、242个湖泊、203座水库,构建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青海省高位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全省河湖治理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率先在黄河流域九省区出台施行《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河湖长制迈入法治轨道。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和积极作用得到发挥,针对江河湖泊存在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重拳整治河湖乱象,有效解决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186条小流域绘出绿水青山

全省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水保考核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水土保持主体责任,依法监督指导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顺利完成青海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制。投入23.79亿元,重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淤地坝治理三大重点工程,其中,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86项、新修梯田3.17万公顷、新建淤地坝26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153座,全社会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万平方公里,项目区草原植被、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稳步提高,水土保持功能显著提升,让人们感受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水景和绿景占全园面积的70%以上的北川河湿地公园、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南川河水际公园、占地508.7公顷的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家门口的幸福河不仅让群众感受到幸福,也为凤头鸊鷉、白鹭、白鹡鸰等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育栖息的地方。

同时,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先后打造出湟中区卡阳小流域、尖扎县扎玛当小流域、乐都区卯寨沟小流域、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寺沟峡小流域等“小流域+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种养殖”模式的小流域精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已成为广大山丘区群众实实在在的温饱工程、致富工程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幸福工程。

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保水电处处长张艳得表示,青海水利部门将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完善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基础支撑和工作保障体系,持续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到2025年,全省水利行业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8.02%,水土流失面积、强度进一步达到双降,持续推进全省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责任编辑:海燕]